[发明专利]用于加入邻近感知网络设备群的方法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82339.9 | 申请日: | 2013-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410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方平;陈济;丁志明;杜振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8/08 | 分类号: | H04W48/08;H04W48/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设备 感知 邻近 无线设备 工作信道 可用资源 时间窗 功耗 扫描 推移 发现 | ||
1.一种用于加入邻近感知网络设备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邻近感知网络设备群中的无线设备发现第二邻近感知网络设备群时,获取所述第二邻近感知网络设备群的属性信息;
所述无线设备根据所述第二邻近感知网络设备群与所述第一邻近感知网络设备群的多个属性信息,判断是否需要加入至所述第二邻近感知网络设备群;
所述无线设备在确定需要加入所述第二邻近感知网络设备群时,在所述第一邻近感知网络设备群中发送加入所述第二邻近感知网络设备群的事件消息、离开所述第一邻近感知网络设备群以及加入所述第二邻近感知网络设备群,其中,所述事件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二邻近感知网络设备群的群标识;
其中,所述无线设备离开所述第一邻近感知网络设备群,具体包括:
所述无线设备不再参与第一邻近感知网络设备群的同步设备竞争;
所述无线设备加入所述第二邻近感知网络设备群,具体包括:
所述无线设备参与所述第二邻近感知网络设备群的同步设备竞争,并同步到所述第二邻近感知网络设备群的发现时间窗进行业务发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设备根据所述第二邻近感知网络设备群与所述第一邻近感知网络设备群的多个属性信息,判断是否需要加入至所述第二邻近感知网络设备群具体为:
所述无线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邻近感知网络设备群的多个属性信息计算出第一分值;
根据所述第二邻近感知网络设备群的多个属性信息计算出第二分值;
当所述第二分值高于所述第一分值时,所述无线设备确定需要加入至所述第二邻近感知网络设备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邻近感知网络设备群的多个属性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邻近感知网络设备群中锚点主设备意愿值AMR和所述第一邻近感知网络设备群中锚点主设备信标帧的传输时间,所述第二邻近感知网络设备群的多个属性信息包括所述第二邻近感知网络设备群中锚点主设备意愿值AMR和所述第二邻近感知网络设备群中锚点主设备信标帧的传输时间。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设备具体根据所述第一邻近感知网络设备群的两个属性信息以及第一权重值和第二权重值计算出所述第一分值;
所述无线设备具体根据所述第二邻近感知网络设备群的两个属性信息以及所述第一权重值和所述第二权重值计算出所述第二分值。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事件消息为包含所述第二邻近感知网络设备群的属性信息的邻近感知网络的信标帧;
所述信标帧的目标地址字段携带了所述第二邻近感知网络设备群的群标识,以及所述信标帧的邻近感知网络的属性信息字段携带了所述第二邻近感知网络设备群的属性信息;
所述事件消息为同步信标帧。
6.一种无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设备属于第一邻近感知网络设备群,所述无线设备包括:
发现模块,用于对邻近感知网络设备群进行发现;
属性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发现模块发现第二邻近感知网络设备群时,获取所述第二邻近感知网络设备群的属性信息;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邻近感知网络设备群与所述第一邻近感知网络设备群的多个属性信息,判断是否需要加入至所述第二邻近感知网络设备群;
消息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确定需要加入所述第二邻近感知网络设备群时,在所述第一邻近感知网络设备群中发送加入所述第二邻近感知网络设备群的事件消息,其中,所述事件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二邻近感知网络设备群的群标识;
离开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确定需要加入所述第二邻近感知网络设备群时,离开所述第一邻近感知网络设备群;
加入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确定需要加入所述第二邻近感知网络设备群时,加入所述第二邻近感知网络设备群;
其中,所述离开模块用于离开所述第一邻近感知网络设备群,包括:所述离开模块用于不再参与第一邻近感知网络设备群的同步设备竞争;
所述加入模块用于加入所述第二邻近感知网络设备群,包括:所述加入模块用于参与所述第二邻近感知网络设备群的同步设备竞争,并同步到所述第二邻近感知网络设备群的发现时间窗进行业务发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终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终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233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