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间歇共沸精馏从PGMEA/水溶液中回收PGMEA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82752.5 | 申请日: | 2018-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992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吕灵娟;杜振江;刘宁;那平;白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精细化工和高分子材料研究院;山东海昆化工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67/54 | 分类号: | C07C67/54;C07C69/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共沸精馏 共沸剂 回流罐 废水 共沸精馏塔 有机物废水 有机物含量 有机物浓度 质量分数 回收 处理量 环己烷 排放 共沸 塔釜 下层 脱水 污染 | ||
1.一种利用间歇共沸精馏从PGMEA/水溶液中回收PGMEA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依次进行:
(1)进料
将PGMEA/水溶液、共沸剂一次性进料至含回流罐(E)和回流罐(F)的间歇精馏塔的塔釜;
(2)采出水分
首先断开回流罐(F)与精馏塔的连接阀门与溢流阀门,然后打开回流罐(E)与精馏塔的连接阀门和溢流阀门,依次打开塔顶冷凝水、塔釜加热装置;塔釜物料被加热后气化,向上进入冷凝器,待出现稳定回流后,全回流操作2小时后开始采出,塔顶的共沸剂和水经冷凝器冷凝后进入回流罐(E),共沸剂和水不互溶导致回流罐(E)内液体分相,上层为共沸剂,下层为水;控制回流罐(E)内两相界面高度,使上层的共沸剂依靠液位差回流至间歇精馏塔,下层水相富集到一定液位时从回流罐(E)底部采出;随着水相采出,塔内温度会逐渐升高,待回流罐(E)内水相液位不再增加,此时从回流罐(E)下方将水相全部放出,采出水相中水分质量分数大于99%;
(3)采出共沸剂
将水分全部采出后,继续精馏操作,断开回流罐(E)的溢流阀门,以一定回流比采出共沸剂至回流罐(E),此时塔顶温度基本保持稳定;待塔顶温度明显开始升高时,断开回流罐(E)与精馏塔之间的连接,回流罐(E)内为纯度较高的共沸剂,采出共沸剂中共沸剂质量分数大于99%;
(4)采出过渡馏分
打开回流罐(F)与精馏塔外回流塔头之间的阀门,断开回流罐(F)溢流的阀门,逐渐增大回流比,采出含共沸剂和PGMEA的过渡馏分,待塔顶温度逐渐升高并保持稳定后,关闭回流罐(F)与精馏塔的连接;
(5)采出PGMEA产品
将过渡馏分采出后,停止塔釜加热,待塔内所有持液落回至塔釜,从塔釜放出合格的PGMEA产品;当塔温降至常温后,关闭塔顶冷凝水,回收操作结束,采出PGMEA产品中PGMEA质量分数大于99.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间歇共沸精馏从PGMEA/水溶液中回收PGMEA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GMEA/水溶液中PGMEA的质量浓度在10%-99%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间歇共沸精馏从PGMEA/水溶液中回收PGMEA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沸剂为环己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间歇共沸精馏从PGMEA/水溶液中回收PGMEA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沸剂的用量为PGMEA/水溶液中水质量的1-3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间歇共沸精馏从PGMEA/水溶液中回收PGMEA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间歇共沸精馏塔为常压操作,理论板数为10-30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间歇共沸精馏从PGMEA/水溶液中回收PGMEA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采出水分阶段,塔顶温度为60-75℃,塔釜温度为120-13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间歇共沸精馏从PGMEA/水溶液中回收PGMEA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采出共沸剂阶段,回流比为0.5-2,塔顶温度为75-82℃,塔釜温度为130-14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间歇共沸精馏从PGMEA/水溶液中回收PGMEA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采出过渡馏分阶段,回流比为1-5,塔顶温度为82-145℃,塔釜温度为145-14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精细化工和高分子材料研究院;山东海昆化工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精细化工和高分子材料研究院;山东海昆化工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275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