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将成纤维细胞转化为永生化细胞的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83591.1 | 申请日: | 2018-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933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周琪;李伟;何正泉;王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5/077 | 分类号: | C12N5/077 |
代理公司: | 北京彩和律师事务所 11688 | 代理人: | 闫桑田 |
地址: | 1001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纤维 细胞 转化 永生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诱导成纤维细胞转化为永生化细胞的方法及其应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成纤维细胞培养在培养基中,在培养基中加入Myosin抑制剂,继续培养,直至得到永生化细胞。本发明还涉及诱导成纤维细胞转化为永生化细胞的培养基。本发明的方法只需单个小分子或单因素处理,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并且在体内体外均可高效进行,不涉及转基因操作,获得的永生化细胞安全性好,适用于了解细胞生长规律、探索细胞衰老原因、解决器官移植问题,还能够为治疗肿瘤、控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奠定一定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将成纤维细胞转化为永生化细胞的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正常组织来源的体细胞在通常的体外培养条件下可生长和分裂,但经过有限次的细胞传代后,就会停止增殖,发生衰老和死亡,这就限制了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细胞永生化(cell immortalization)是指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由于自身基因变化或者各种外界刺激因素,从增殖衰老的危机中逃离,避免了正常细胞的衰老死亡过程,可以长期传代培养、无限分裂增殖。
对于细胞永生化的机制和方法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放射性因素、端粒酶激活、病毒基因转染、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等均可以导致细胞的无限增殖分裂。但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虽然永生化的机制有相似之处,但同样的永生化方法并非适用于所有细胞。例如,肝细胞永生化的方法有抑癌基因敲除、质粒转导和病毒转染、可恢复性永生化等,上皮细胞永生化的方法有DNA致瘤病毒转染等,心肌细胞永生化的方法有P16慢病毒载体和可逆SV40病毒转导途径成功的案例。
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是疏松结缔组织的主要细胞成分,由胚胎时期的间充质细胞(mesenchymal cell)分化而来。
目前,现有技术已经披露了一些诱导成纤维细胞转化为永生化细胞的方法。王新文等(“皮肤成纤维细胞永生化的研究进展”,中国生物工程杂质,第22卷第4期,2002年8月)披露了皮肤成纤维细胞永生化的方法,除了以上常用的方法外,总的概括起来还有以下几种方法:HPV、四硝基喹啉一氧化物、黄曲霉素等。
针对性发展对特定细胞的永生化技术可以实现具有传代次数少、增殖分裂慢的正常体细胞的长期传代、无限分裂增殖,增加细胞周期寿命。这不仅有助于了解细胞生长规律、探索细胞衰老原因,还对解决器官移植问题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另外,资料显示,细胞永生化是转化为肿瘤细胞的前提,是由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所必经的阶段,研究细胞的永生化可以为治疗肿瘤、控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针对成纤维细胞转化为永生化细胞的研究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经过不断的探索,意外地发现可以通过Myosin抑制剂(-)-Blebbistatin实现上述目的。
因此,本发明涉及Myosin抑制剂在诱导细胞永生化中的应用。
优选地,所述永生化为诱导成纤维细胞转化为永生化细胞。
优选地,所述Myosin抑制剂为(-)-Blebbistatin。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诱导成纤维细胞转化为永生化细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成纤维细胞培养在培养基中,在培养基中加入Myosin抑制剂,继续培养,直至得到永生化细胞。
优选地,所述培养基包括基础培养液、胎牛血清和永生化诱导培养液中的任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诱导成纤维细胞转化为永生化细胞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Myosin抑制剂、基础培养液、胎牛血清和永生化诱导培养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35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诱导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为脂肪细胞的方法
- 下一篇:ICAM-1标记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