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无刷双馈电机的方法、装置、系统、处理器和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83766.9 | 申请日: | 2018-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065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毕学武;柳飞;赵大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门子工厂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P27/04 | 分类号: | H02P27/04;H02P23/26;H02P23/00;H02P6/00;H02P6/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无刷双 馈电 方法 装置 系统 处理器 终端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无刷双馈电机的方法、装置、系统、处理器和终端。该方法包括:基于与多个频率值对应的电压值控制变频器以设置无刷双馈电机的控制绕组的电压/频率曲线(S102),其中,变频器与控制绕组电连接;获得无刷双馈电机按照电压/频率曲线运行中的功率绕组一侧的功率因数(S104);以及根据获得的功率因数以控制绕组的电压/频率曲线作为初始值调整变频器向控制绕组的输出电压以使功率因数保持在预定范围内(S106)。通过本发明的控制无刷双馈电机的方法、系统以及变频器,实现了无刷双馈电机的软启动、无刷双馈电机由异步运行向同步运行转换以及高压侧功率因数的自动调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刷双馈电机。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无刷双馈电机的方法、系统、变频器、处理器、存储介质、和终端。
背景技术
近年来,变频调速交流电机在许多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在交流调速中使用较多的是鼠龙式感应电机、绕线式感应电机、双馈电机等,但这些电机存在各自的缺点和局限性。
随着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种无刷双馈电机(Brushless Doubly-fed Machine,简称BDFM),其定子绕组由两套三相对称绕组组成,一套绕组为功率绕组(或称为高压绕组),一套绕组为控制绕组(或称为低压绕组)。无刷双馈电机去掉了转子侧电刷,相对传统的交流电机提高了机械稳定性。图9示出了无刷双馈电机的示意图,无刷双馈电机包括控制绕组P1以及功率绕组P2。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无刷双馈电机的方法、装置、系统、处理器和终端,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有效控制无刷双馈电机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无刷双馈电机的方法,包括:基于与多个频率值对应的电压值控制变频器以设置无刷双馈电机的控制绕组的电压/频率曲线,其中,变频器与控制绕组电连接;获得无刷双馈电机按照电压/频率曲线运行中的功率绕组一侧的功率因数;以及根据获得的功率因数以控制绕组的电压/频率曲线作为初始值调整变频器向控制绕组的输出电压以使功率因数保持在预定范围内。
以这样的方式,通过变频器的控制使无刷双馈电机的功率因数保持在预定范围内,提升系统运行效率。
进一步地,在控制无刷双馈电机的方法中,根据获得的功率因数以控制绕组的电压/频率曲线作为初始值调整变频器向控制绕组的输出电压以使功率因数保持在预定范围内包括:如果获得的功率因数低于预定范围的最小值,则将变频器向控制绕组的输出电压提升预定量;以及如果获得的功率因数高于预定范围的最大值,则将变频器向控制绕组的输出电压降低预定量,其中,预定量等于变频器进行电压调整的最小解析度。
以这样的方式,实现了如何通过变频器调整高压侧功率因数。
进一步地,在控制无刷双馈电机的方法中,根据获得的功率因数调整变频器向控制绕组的输出电压以使功率因数保持在预定范围内还包括:在将变频器向控制绕组的输出电压提升或降低预定量后的预定时间后再次获得功率因数。
以这样的方式,实现了对调整后的功率因数是否保持在合适范围内的检测。
进一步地,在控制无刷双馈电机的方法中,根据获得的功率因数调整变频器向控制绕组的输出电压以使功率因数保持在预定范围内还包括:在功率因数的调整点设置滞环,包括:如果获得的功率因数不大于最大阈值,则保持当前的输出电压,其中,最大阈值比预定范围的最大值高预设值的量;并且如果获得的功率因数大于最大阈值,则确定获得的功率因数高于预定范围的最大值,以预定量降低输出电压并获得新的功率因数,直至获得的新的功率因数小于最小阈值,并且保持当前的输出电压,其中,最小阈值比预定范围的最大值低预设值的量并且大于预定范围的最小值。
以这样的方式,设置调整功率因数的逻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门子工厂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西门子工厂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37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