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温下控制放射性污染物悬浮或迁移的材料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84240.2 | 申请日: | 2018-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86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天运;王世琦;王成;杨苗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市琦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21F1/10 | 分类号: | G21F1/10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41112 | 代理人: | 陆君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滨***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放射性污染物 悬浮 迁移 混合液 固液 多功能调节剂 防霉杀菌剂 分散稳定性 聚合物基体 流变调节剂 预处理材料 成膜助剂 压制助剂 防冻剂 分散剂 挥发剂 快干剂 增塑剂 重量份 螯合剂 溶剂 共溶 温敏 压制 合成 | ||
一种低温下控制放射性污染物悬浮或迁移的材料及使用方法,涉及一种控制放射性污染物悬浮或迁移的材料,所述压制预处理材料包括液体组分A和固体组分B通过分散合成的混合液,液体组分A和固体组分B按重量份包括:液体组分A包括:聚合物基体35~60份、溶剂20~35份、成膜助剂0.6~1份、分散剂0.4份、防冻剂0.25份、防霉杀菌剂0.6份、流变调节剂0.6份、多功能调节剂1.2~2.5份、螯合剂1‑2份;固体组分B包括:增塑剂5~15份、快干剂3~8份、温敏助挥发剂1~3份,压制助剂1.5~6份;本发明将固液组分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混合液中,实现了固液的有机共溶,很好地解决了分散稳定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温下控制放射性污染物悬浮或迁移的材料,尤其是涉及一种对低温环境下放射性污染物防止扩散迁移的压制预处理材料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公知的,涉核工程事故辐射后果应急处置是核恐怖袭击、核事故以及涉核环境安全保障重要的组成部分,技术的先进性、环境的适应性、应用的有效性对环境保障、核能的安全使用意义重大。因环境条件的复杂性、处置对象多样性、核辐射后果的特殊性以及应急时效性,使得涉核工程事故后果应急处置技术自身就成为事故应急响应和核环境净化的关键技术。
从涉核辐射后果应急处置技术理论研究与分析部分可以看出,不同应急处置对象,有不同的应急处置要求,有不同的技术方法;根据辐射后果应急处置原则及构成所考虑的主要因素,从技术先进性、应用可行性和完善性、力量建设可能性及生态环境保护出发,膜法在辐射后果应急处置体系中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在不同介质表面放射性污染的工程扩散控制与消除应用最广泛,扩散控制与去污效果都比较理想;围绕膜法即剥离型膜体大面积压制去污方法、即控即清去污法—压制去污膜法、自碎式压制去污法的基本原理建立放射性污染工程控制与消除的干法技术体系。
传统的去污方法很多,主要有吸尘法、机械擦拭法、喷砂法、超声波去污法、干冰喷射去污法、化学去污法、空气爆破去污技术、破碎去污法、发泡去污法、压制去污毯去污法;上述传统方法的不足之处是在实际使用时,去污方法是相互交叉和渗透的,有些方法仅在建筑物和装备局部物件表面使用,有的方法需要进行改良才可在核应急状态选择使用;主要体现在1、表层迁移控制效果达不到应急处置要求,否则代价巨大;2、原本固状核污染物转化为流动性好、处置更困难的废水,核污染的固定、迁移控制极为困难;3、易造成次生或二次污染;4、核污染压制不彻底;5、废物量大,运输、储存或处置费用高;6、作业效率低,处置周期长,人员受照剂量大,需要笨重的辐射防护设备;上述弊端大大限制了这些传统方法在开阔区域地面应急控制压制领域的应用,同时现有的膜法技术在低温严寒环境下面临较大的瓶颈,难以最大程度发挥其压制去污能力;因此提出一种低温严寒环境下控制放射性污染物悬浮或迁移的材料及方法,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基本诉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下控制放射性污染物悬浮或迁移的材料及使用方法。
为了实现所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低温下控制放射性污染物悬浮或迁移的材料,所述压制预处理材料包括液体组分A和固体组分B通过分散合成的混合液,液体组分A和固体组分B按重量份包括:
液体组分A包括:聚合物基体35~60份、溶剂20~35份、成膜助剂0.6~1份、分散剂0.4份、防冻剂0.25份、防霉杀菌剂0.6份、流变调节剂0.6份、多功能调节剂1.2~2.5份、螯合剂1-2份。
固体组分B包括:增塑剂5~15份、快干剂3~8份、温敏助挥发剂1~3份,压制助剂1.5~6份。
所述的低温下控制放射性污染物悬浮或迁移的材料,液体组分A中的聚合物基体为氯化橡胶、高氯化聚乙烯、高性能高氯化聚乙烯、醇酸树脂、过氯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市琦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洛阳市琦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42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