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催化剂与乳化剂联合使用在制备聚苯醚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84568.4 | 申请日: | 2018-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81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张爱民;于向天;王翔;包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65/44 | 分类号: | C08G65/44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李高峡;张娟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乳化剂 催化剂 制备聚苯醚 非离子乳化剂 阳离子乳化剂 阴离子乳化剂 络合催化剂 高分子量 工业应用 聚苯醚 铜胺 制备 生产成本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催化剂与乳化剂联合使用在制备聚苯醚中的应用,所述的催化剂为铜胺络合催化剂;所述的乳化剂选自阴离子乳化剂、非离子乳化剂、阳离子乳化剂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本发明通过将催化剂与乳化剂联合使用,意外地制备得到了高分子量的聚苯醚,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且操作简便,工业应用前景良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催化剂与乳化剂联合使用在制备聚苯醚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聚苯醚(PPO)由于其本身阻燃性良好,具有自熄性,优异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能以及电绝缘性能,被广泛用于汽车、电子电器、电缆等行业,是世界五大通用工程塑料之一。
聚苯醚按照其合成的反应介质不同,主要分为以下两种聚合方法:
(1)均相溶液聚合法
这条工艺路线的产品质量好、收率高。反应较为缓慢,产物较难分离。
(2)沉淀析出法
这条工艺路线反应较为剧烈,产物产率较低,产物较易分离。
目前主要采用均相溶液聚合法制备聚苯醚。US3639656,US3642699,US3642699,US3642699,CN101899150B等公开了许多关于2,6-二甲基苯酚在有机溶剂中的聚合的到聚苯醚原粉,这也是美国GE公司最早开发成功的工艺路线。US3306879通过三个连续反应装置排除了副产物水。但这些方法均存在以下问题:在聚合过程中,随着聚合的进行,会有小分子水的产生,而水的存在会使催化剂中毒,导致其活性大大降低,从而严重影响聚合反应的进行,导致无法制备得到高分子量的聚苯醚。现有技术中,制备高分子量的聚苯醚均是在聚合的时候,采用排除水分子的装置来排除体系中的水分,然而,使用排水装置的操作复杂,并且排除水分子的装置成本太高,不利于工业应用。
因此,现在急需一种低成本的、操作简便的制备高分子量聚苯醚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催化剂与乳化剂联合使用在制备聚苯醚中的应用,能够大幅度地提高聚苯醚的分子量。
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与乳化剂联合使用在制备聚苯醚中的应用,所述的催化剂为铜胺络合催化剂;所述的乳化剂选自阴离子乳化剂、非离子乳化剂、阳离子乳化剂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铜胺络合催化剂是由含铜化合物和有机胺组成,其中,含铜化合物与有机胺的摩尔比为1:10~100;优选地,所述含铜化合物与有机胺的摩尔比为1:30~80;更优选为1:40~45。
进一步的,所述含铜化合物与乳化剂的重量配比为1:0.01~0.8;优选地,所述含铜化合物与乳化剂的重量配比为1:0.1~0.4。
进一步的,所述的含铜化合物选自溴化铜、溴化亚铜、氧化铜、氧化亚铜,氯化铜、氯化亚铜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的有机胺选自甲胺、乙胺、丙胺、叔丁胺、二甲胺、二正丁胺、环己胺、N,N’-二叔丁基乙二胺、正丁基二甲胺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的阴离子乳化剂为脂肪酸盐、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烷基芳基磺酸盐;所述的非离子乳化剂选自多元醇型非离子乳化剂和/或聚氧乙烯型非离子乳化剂;所述的阳离子乳化剂为脂肪族季铵盐。
进一步地,所述脂肪酸盐选自脂肪酸钠;所述烷基硫酸盐选自烷基硫酸钠;所述烷基磺酸盐选自烷基磺酸钠;所述烷基芳基磺酸盐选自烷基芳基磺酸钠;所述多元醇型非离子乳化剂选自山梨醇三油酸酯、失水山梨醇三油酸酯、乙二醇脂肪酸酯、丙二醇脂肪酸酯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聚氧乙烯型非离子乳化剂选自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月桂酸聚氧乙烯醚;所述脂肪族季铵盐选自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进一步的,所述制备聚苯醚的方法为:以2,6-二甲基苯酚和氧气为原料,以芳烃为溶剂,并加入催化剂和乳化剂,反应即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45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