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座椅框架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84623.X | 申请日: | 2018-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943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大沼弘治;马场广;御园生大嗣;水越敏充;岛津将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N2/68 | 分类号: | B60N2/68;B60N2/64;B60N2/9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0 | 代理人: | 余长江 |
地址: | 日本埼玉县朝***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座椅 框架 | ||
扩大座椅下部的背部的空间。座椅框架(1)具备下部框架(13),该下部框架(13)连结配置于左右的侧边框架(12)的下部。下部框架(13)具有设置于后方的后壁部(13A)、设置于比后壁部(13A)更靠前方的前壁部(13B)、连结后壁部(13A)与前壁部(13B)的下端的连结部(13C)。后壁部(13A)构成座椅宽度方向的端部,并具有沿着侧边框架(12)的外形的一对侧部(70A)、(70B)及设置于一对侧部(70A)、(70B)之间且以下端比上端更位于前方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部(72)。倾斜部(72)设置于比侧部(70A)、(70B)更靠前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扩大了座椅背部的空间的座椅框架。
背景技术
构成搭载于汽车等乘坐物的座椅骨架的座椅框架的先决条件是小型化。特别是,由于在座椅背部下方的空间放置有后座乘客的脚,因此,需要扩大该部分的空间。
另一方面,一直以来,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那样,将构成座椅靠背框架下部的下部框架(底部交叉部件)的截面设置为大致J字形状的座椅框架等已经众所周知。
专利文献1:特开2015-35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由于下部框架的后部位于与侧边框架的后端相同程度的位置,因此存在不能充分确保座椅背部中的下方空间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得到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扩大座椅下部的背部的空间的座椅框架。
所述课题通过如下方式解决。根据本发明涉及的座椅框架,具备下部框架,该下部框架连结配置于左右的侧边框架的下部,所述下部框架具有设置于后方的后壁部、设置于比所述后壁部更靠前方的前壁部、连结所述后壁部与所述前壁部的下端的连结部,所述后壁部具有构成座椅宽度方向的端部并沿着所述侧边框架的外形的一对侧部、设置于所述一对侧部之间且以下端比上端更位于前方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部,所述倾斜部设置于比所述侧部更靠前方。
根据上述座椅框架,能够扩大座椅下部背后的空间。即,根据上述座椅框架,能够扩大后座放置脚的空间。
另外,在上述座椅框架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倾斜部设置了加强部。
如此,能够提高下部框架的倾斜部的刚性。
另外,在上述座椅框架中,优选的是具有连接所述倾斜部及所述一对侧部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具有所述倾斜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第1连接处、所述侧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第2连接处,所述第1连接处位于比所述第2连接处更靠前方。
如此,能够扩大下部框架背后的空间。
另外,在上述座椅框架中,优选的是所述倾斜部与所述前壁部的间隔自下方至上方逐渐扩展。
如此,能够缩小下部框架的下部的尺寸。据此,能够扩大后座放置脚的空间。
另外,在上述座椅框架中,优选的是具有可旋转地连结座椅靠背框架及座椅衬垫框架的旋转轴,所述后壁部设置于比所述旋转轴更靠后方,所述前壁部设置于比所述旋转轴更靠前方。
如此,能够通过下部框架保护旋转轴。
另外,在上述座椅框架中,优选的是所述前壁部相对于支持乘客的支持面大致平行地设置。
如此,能够稳定地支持乘客。
另外,在上述座椅框架中,优选的是所述下部框架的座椅宽度方向的端部形成为沿着所述侧边框架的形状,在设置了所述倾斜部的范围内,所述后壁部、所述前壁部、所述连结部的截面形成为从侧面看与所述侧边框架重合。
如此,能够使下部框架小型化。据此,能够扩大后座放置脚的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46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