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移动式应急环境监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85437.8 | 申请日: | 2018-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53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陈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剑波 |
主分类号: | G01D11/00 | 分类号: | G01D11/00;H02J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1000 湖北省襄***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境监测器 上电 环境监测装置 机壳顶端 报警灯 供给槽 移动式 空腔 下电 通电 应急 电动机驱动 固定设置 配合连接 提拉手 齿合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移动式应急环境监测装置,包括机壳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机壳右端的环境监测器,所述机壳顶端设置有提拉手环,所述机壳中设置有基体,所述基体右端设置有电供给槽,所述电供给槽与所述环境监测器的通电头配合连接通电,所述机壳顶端面上呈左右相称设置有左报警灯和右报警灯,所述基体中设置有空腔,所述基体中在所述空腔上方设置有齿合腔,所述空腔中呈上下相称设置有上电板和下电板,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控制方便快捷,生产投入成本低,而且上电板和下电板为环境监测器上电通过一个电动机驱动即可实现相互之间的切换,使得环境监测器持续稳定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监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移动式应急环境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突发性环境污染包括突发性的水污染、大气污染等,主要来源于有毒化学品泄漏、非正常大量排放废水废气等等,需要环境监测人员在事故现场用尽可能短的时间确定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此时就需要用到方便移动的应急环境监测装置,这类环境监测器通常通过内置电板供电,而一块电板在使用耗尽时需要更换,不方便监测人员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移动式应急环境监测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移动式应急环境监测装置,包括机壳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机壳右端的环境监测器,所述机壳顶端设置有提拉手环,所述机壳中设置有基体,所述基体右端设置有电供给槽,所述电供给槽与所述环境监测器的通电头配合连接通电,所述机壳顶端面上呈左右相称设置有左报警灯和右报警灯,所述基体中设置有空腔,所述基体中在所述空腔上方设置有齿合腔,所述空腔中呈上下相称设置有上电板和下电板,所述上电板和下电板均与所述空腔上下滑行配合连接,所述空腔中左右相称设置有上下延长设置的左螺旋杆和右螺旋杆,所述左螺旋杆和所述右螺旋杆均向上延长依次穿过所述下电板和上电板且贯穿所述空腔顶端壁延长到所述齿合腔中,且所述左螺旋杆与所述下电板螺旋配合连接,所述左螺旋杆与所述上电板滑行配合连接,所述右螺旋杆与所述下电板滑行配合连接,所述右螺旋杆与所述上电板螺旋配合连接,所述左螺旋杆顶端与设置在所述齿合腔顶端壁中的电动机动力连接,所述右螺旋杆顶端与所述齿合腔顶端壁可旋转配合连接,所述齿合腔中位于所述左螺旋杆上固定设置有左齿合轮,所述齿合腔中位于所述右螺旋杆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左齿合轮齿合的右齿合轮,所述空腔右端面中部嵌设有第一电供给块,所述第一电供给块与所述电供给槽电连接,所述上电板右端面上设置有第一电供给弹力端头,所述下电板右端面上设置有第二电供给弹力端头,所述上电板和所述下电板上分别设置有上余电测定器和下余电测定器,所述电动机上设置有隔音减振装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余电测定器与所述左报警灯连接,所述上余电测定器与所述左报警灯之间还连接有第一操控器,所述下余电测定器与所述右报警灯连接,所述下余电测定器与所述右报警灯之间还连接有第二操控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左螺旋杆和所述右螺旋杆均与所述空腔顶端壁可旋转配合连接,所述左螺旋杆和所述右螺旋杆上的螺旋反向。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电板中左右相称设置有与所述左螺旋杆滑行配合连接的左滑行孔以及与所述右螺旋杆螺旋配合连接的右螺旋孔,所述下电板中左右相称设置有与所述左螺旋杆螺旋配合连接的左螺旋孔以及与所述右螺旋杆滑行配合连接的右滑行孔。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隔音减振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电动机左右两侧面的隔音垫和固定设置在所述电动机前后两侧面的减振板,所述隔音垫和所述减振板相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剑波,未经陈剑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54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