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过渡金属螯合的叶绿素衍生物改善肠系膜微循环障碍的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85541.7 | 申请日: | 2018-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902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刘朝胜;周红晖;吴瑜;罗京;付雯;刘敏;袁建新;徐发新;余明森;王根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联合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1/409 | 分类号: | A61K31/409;A61P1/00;C07D48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元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5 | 代理人: | 刘元霞 |
地址: | 430075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渡 金属 叶绿素 衍生物 改善 肠系膜 微循环 障碍 用途 | ||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涉及过渡金属螯合的叶绿素衍生物改善肠系膜微循环障碍的用途,特别是过渡金属螯合的叶绿素衍生物在制备用于治疗和/或预防肠系膜微循环障碍的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所述的过渡金属螯合的叶绿素衍生物,例如叶绿素提取物及蚕砂提取物等对改善肠系膜微循环障碍具有较好疗效。所述过渡金属螯合的叶绿素衍生物还可通过在多个环节中的作用,综合预防和改善肠系膜微循环障碍。并且,所述过渡金属螯合的叶绿素衍生物的毒副作用得到改善,适用人群广泛且安全,可应用于治疗儿童、老年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此外,所述过渡金属螯合的叶绿素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于制备药物时的工艺较为简便,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涉及过渡金属螯合的叶绿素衍生物改善肠系膜微循环障碍的用途。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善、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遗传基因等因素的影响,微循环障碍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患病率高、复发率高是微循环障碍疾病的主要特点。微循环的基本功能是进行新陈代谢及物质交换,是血液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出现肠系膜微循环障碍时,肠吸收功能不好,发生营养障碍,面黄肌瘦、腹泻或便秘,重者发生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病症。微循环对各种致病因素,如物理的、化学的以及生物的刺激都十分敏感。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可能出现局部或全身性微循环的病理变化。
在改善微循环功能方面,中西医作了很多研究,但未能显著的改善微循环障碍,开发有切实疗效的药物仍然是目前研究的方向。目前常用的改善微循环障碍药物主要是通过保护血管、抗凝血、溶栓去纤、抗血小板、扩张血管、降低血粘度和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障碍。
但是,目前改善肠系膜微循环障碍的药物还存在诸多问题或缺点。首先,现有药物针对特定肠系膜部位的治疗疗效有待提高。进一步地,现有药物不仅毒副作用明显,容易引起胃部不适、恶心、胃灼热、食欲下降、皮疹和引发出血等不良反应和副作用,而且使用人群受限,不适合或不建议儿童、老年人、孕妇、哺乳期妇女服用。此外,现有药物往往价格高昂。
因此,亟需开发新的可以有效预防和改善多肠系膜微循环障碍,药效得到改善,和/或可避免上述缺陷的药物。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过渡金属螯合的叶绿素衍生物在制备用于治疗和/或预防肠系膜微循环障碍的药物的用途。
根据本发明,所述微循环障碍可以是高分子右旋糖酐导致的肠系膜微循环障碍,例如急性微循环障碍或慢性微循环障碍,特别是肠系膜急性微循环障碍。
根据本发明,所述过渡金属螯合的叶绿素衍生物可以商购获得或者提取自含有叶绿素和/或其衍生物的各种生物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蚕砂、竹叶、杜仲、雏菊、大麦苗、菠菜、空心菜、芹菜、莴笋、甘蓝、油菜、豆芽菜苗、西兰花叶、三叶草、雪松、绿藻、青草、仙人掌、芦荟、甘蔗叶、猕猴桃叶、桃叶、大叶黄杨、绞股蓝叶、牡丹叶、紫丁香叶、乔木叶片(女贞)、海桐叶片、石楠、冬青叶片、宁箭荷花叶片、桑叶等,优选蚕砂。
根据本发明,所述过渡金属螯合的叶绿素衍生物可以为叶绿素提取物,如蚕砂提取物。
根据本发明,所述过渡金属螯合的叶绿素衍生物可以包含过渡金属螯合的叶绿酸碱金属盐、过渡金属螯合的叶绿酸碱土金属盐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所述过渡金属可以选自铁、铜、锌、锰、钴、镍、铬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实例,所述过渡金属螯合的叶绿酸碱金属盐可以选自铁叶绿酸钠、铜叶绿酸钠、锌叶绿酸钠、锰叶绿酸钠、钴叶绿酸钠、镍叶绿酸钠、铬叶绿酸钠、铁叶绿酸钾、铜叶绿酸钾、锌叶绿酸钾、锰叶绿酸钾、钴叶绿酸钾、镍叶绿酸钾、铬叶绿酸钾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过渡金属螯合的叶绿酸碱土金属盐可以选自铁叶绿酸钙、铜叶绿酸钙、锌叶绿酸钙、锰叶绿酸钙、钴叶绿酸钙、镍叶绿酸钙、铬叶绿酸钙、铁叶绿酸镁、铜叶绿酸镁、锌叶绿酸镁、锰叶绿酸镁、钴叶绿酸镁、镍叶绿酸镁、铬叶绿酸镁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联合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联合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55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