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中冷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85752.0 | 申请日: | 2018-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41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熊永家;王群;王岩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29/04 | 分类号: | F02B29/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永曙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80 | 代理人: | 商旭东;杨斌 |
地址: | 317200 浙江省台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管 复合冷却管 内冷却管 散热带 中冷器 芯体 主板 制冷剂 热效率 交替设置 双重散热 外冷却管 相对设置 内室体 散热 外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中冷器,包括两端相对设置的外室体、内室体、第一主板、内主板和一个芯体,所述的芯体包括多个交替设置的冷却管和散热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管为复合冷却管,包括外冷却管和内冷却管。本发明采用内外冷却管组合的复合冷却管结构,在通过散热带散热的同时,增加了通过内冷却管由制冷剂带走热量的系统,实现了双重散热,大大地提高了换热效率,同时不需要增加太多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领域,尤其涉及中冷器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高效中冷器。
背景技术
在工业应用领域中,中冷器是增压系统中的重要部件,起着降低增压空气温度,从而降低发动机的热负荷,提高进气量,进而增加发动机功率的重要作用。中冷器由芯体和室体构成,芯体决定其冷却性能,芯体包括冷却管、散热带、主板等部件。中冷器在散热器工作过程中起着将高温空气中的热量传递给散热带,再让冷却空气带走的作用。目前随着排放要求的一步步提高,对中冷器的散热效率也在逐步提高。传统的中冷器已经不能满足这一需求,需要一种高效的中冷器来适应新的发展。
现有改进技术是通过提高翅片密度和改变形状,以增加散热面积来提高换热量。但是翅片密度增加和形状的改变同样会带来阻力增加的问题,这限制了该技术的提升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是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旨在提交一种高效中冷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中冷器,包括两端相对设置的外室体、内室体、第一主板、内主板和一个芯体,所述的芯体包括多个交替设置的冷却管和散热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管为复合冷却管,包括外冷却管和内冷却管,所述的外冷却管两端穿入第一主板的排孔内;所述的内冷却管两端与所述的内主板连接,内冷却管内部为冷媒通道,该冷媒通道通过内主板上的排孔与两端内室体连通;内外冷却管之间的区域构成热媒通道,所述的热媒通道与两端外室体连通;两端的外室体分别通过热媒进口管和热媒出口管与热媒连接,两端的内室体分别通过冷媒进口管和冷媒出口管与冷媒连接。
本发明的一种高效中冷器,采用内外冷却管组合的复合冷却管结构,增压热空气从热媒进口管经外室体流入中冷器,再流入外冷却管与内冷却管之间的热媒通道,在复合冷却管内产生对流换热,将热量分别传递到外冷却管和内冷却管上;外冷却管同散热带是相连的,传递到外冷却管上的热量通过导热传递到散热带上,散热带上的热量再通过强制对流的冷风带走;制冷剂从冷媒进口管经内室体流入中冷器,再流入复合冷却管的内冷却管内的冷媒通道,带走传递到内冷却管上的热量。本发明的带复合冷却管的高效中冷器在通过散热带散热的同时,增加了通过内冷却管由制冷剂带走热量的系统,实现了双重散热,大大地提高了换热效率,同时不需要增加太多成本。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内冷却管的截面呈圆形、椭圆形、腰圆形或圆角过渡的扁方形结构。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外冷却管由上下两平板,及两边板围合构成,所述的两边板为平板或圆弧板。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内外冷却管可以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肋片连接。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内外冷却管之间的热媒通道内设有肋片。该肋片由外冷却管内壁向内延伸出,延伸至内冷却管外壁或延伸至外冷却管的另一端内壁,从流道方向看其截面形状为但不限于波浪形或直线型,肋片与冷却管交接处有圆角。肋片的作用可增加复合冷却管的整体强度,同时也用于连接内外冷却管。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内冷却管的冷媒通道内设有紊流片。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内主板和内冷却管可采用如下方式连接:所述的内主板的排孔上设有凸缘,所述的凸缘插入内冷却管内;或者,所述的内主板的排孔上设有凸缘,所述的内冷却管插入排孔内。在凸缘和内冷却管的结合部位形成钎焊接头。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热媒回路和冷媒回路呈逆流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57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