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于开锁的智能锁齿轮箱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87383.9 | 申请日: | 201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39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丁祥根;谢山林;张天震;张焕发;陈承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鑫和粉末冶金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47/00 | 分类号: | E05B47/00;E05B63/00;E05B1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新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11 | 代理人: | 贾莲莲 |
地址: | 32110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开锁 智能 齿轮箱 | ||
本发明是一种便于开锁的智能锁齿轮箱,包括箱壳,及位于箱壳内部驱动轮系与离合机构,所述离合机构包括从动轮、复位盘、圆柱、弹性件与输出盘,所述从动轮上连接有连柱,且连柱贯穿复位盘并位于输出盘内部的连动腔内,输出盘的外侧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弹性件位于限位槽内并与复位盘相接触,所述圆柱位于复位盘中央的柱槽内,且圆柱同时位于连柱外表面凹肩面的中央,所述箱壳内部还连接有用于限制复位盘的阻杆,所述驱动轮系与从动轮之间相互配合,驱动轮系与电机相互配合;该齿轮箱不仅能够通过电机驱动打开门锁,也可直接手动通过输出轴钥匙控制输出盘进行旋转进而打开门锁,避免了智能门锁在电机停运时无法通过常规钥匙开门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门锁齿轮箱,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开锁的智能锁齿轮箱。
背景技术
现有的智能门锁齿轮箱一般都不带自动离合的功能,只能通过门锁内置的电机通过齿轮传动部分带动输出盘控制锁芯进行开锁操作,当电机停止工作或需要使用者手动开门时,使用者都需要额外的动作才能让控制锁芯的输出盘与驱动轮系相分离,对使用者而言,这种手动开锁十分的复杂繁琐、操作不便,影响使用者对门锁的使用效果与使用便利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具有自动将输出盘与齿轮传动部分相分离,便于使用者进行手动开锁操作,有效提高使用者使用效果与使用便利性的便于开锁的智能锁齿轮箱。
本发明是一种便于开锁的智能锁齿轮箱,包括箱壳,及位于箱壳内部的离合机构,所述离合机构包括从动轮、复位盘与输出盘,所述从动轮的上表面设置有弧形凹槽,从动轮的中央连接有连柱,所述连柱贯穿复位盘并位于输出盘内,连柱的外表面设置有凹肩面,所述凹肩面与输出盘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输出盘自由度的圆柱,所述输出盘的外侧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槽内设置有与复位盘上表面相抵的弹性件,所述复位盘的中央设置有用于放置圆柱的柱槽,复位盘的下方连接有与凹槽相匹配的台阶,所述箱壳内部还连接有用于限制复位盘周向自由度的阻杆。
作为优选,所述复位盘的台阶与从动轮的凹槽相互配合,且复位盘下方的台阶也为弧形结构,当复位盘不旋转时,从动轮的旋转能够通过凹槽与台阶的配合将复位盘进行升降。
作为优选,所述复位盘的上方还设置有围栏与凹腔,所述围栏连接在复位盘的中央,所述柱槽分布在围栏的中央,所述凹腔环绕在围栏外部,通过围栏与柱槽的设置将圆柱进行限位,通过凹腔的设置对弹性件进行限位。
作为优选,所述复位盘的下方还连接有卡点,所述卡点的高度小于台阶的高度,使得凹槽与台阶的配合让复位盘所能升高到卡点通过阻杆,即让从动轮的旋转带动复位盘下方的卡点滑过阻杆。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位于限位槽内,弹性件的另一端抵在凹腔内,让弹性件限制在限位槽内,并通过弹性件的作用让升高后复位盘重新下降回位,所述弹性件包括弹簧与滚珠,即弹性件中的弹簧位于输出盘中的限位槽内,滚珠位于弹簧的下方,且滚珠位于复位盘的凹腔内,以便于输出盘相对与复位盘进行旋转活动。
作为优选,所述阻杆为L型结构,且阻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箱壳内部,阻杆的另一端与复位盘下方的卡点相配合,通过阻杆与卡点的配合对复位盘进行限位,避免因从动轮的旋转直接带动复位盘进行旋转而产生的问题。
作为优选,所述输出盘的中央设置有连动腔,所述从动轮的连柱位于围栏的中央,所述复位盘中央的围栏位于连动腔内,即输出盘包裹在复位盘的上方,复位盘包裹在从动轮的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连柱外表面的凹肩面与圆柱及放置圆柱的柱槽之间相互对应,即让凹肩面的个数与圆柱的个数与柱槽的个数均相同,所述圆柱位于凹肩面中央时,圆柱与连柱、连动腔之间间隙配合;圆柱位于凹肩面两侧时,圆柱与连柱、连动腔之间过盈配合;使得在圆柱位于凹肩面中央时,从动轮的旋转不会带动复位盘与输出盘进行旋转,当圆柱处于凹肩面两侧时,由于连柱、圆柱与连动腔之间过盈配合,让从动轮的旋转带动复位盘与输出盘同时进行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鑫和粉末冶金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鑫和粉末冶金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73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