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续航时长测试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88244.8 | 申请日: | 201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994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孔露婷;王桂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08 | 分类号: | H04W24/08;H04W52/2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黄灿;胡影 |
地址: | 10005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续航 测试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续航时长测试方法及装置,该测试方法包括:获取终端在连续的业务传输状态下,电池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获取终端在休眠状态下,休眠耗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根据电池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以及休眠耗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确定终端在续航时长内的最大传输次数;根据最大传输次数,确定终端的续航时长。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大幅度降低测试时长,使物联网终端的续航时长测试具备可执行性,且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续航时长测试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物联网终端高速增长,物联网终端成为产业关注的焦点。功耗低且续航时长长是物联网终端的重要优势之一,也是保证物联网终端质量的关键。因此,物联网终端的实际续航时长是每个运营商和每个用户关心的问题。所以,物联网终端在生产或使用过程中,需要对其续航时长进行测试。
目前终端续航时长评估方法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实测终端从电池满电到电量耗尽持续的时间。但物联网终端的业务传输频率低,预期续航时长长,通常为数月或者数年,如果采用此类方法进行测试,从物联网终端电池满电到电量耗尽的测试时间需要数月甚至数年,因此不具备可执行性。另一类终端续航时长评估方法为测试和计算相结合。测试物联网终端在不同状态下的平均电流,结合业务模型(即终端一天内处于不同状态的时长占比),计算在该业务模型下终端工作一天的耗电量,再结合电池电量计算出终端的续航时长。这类评估方法假设条件过多,需假设电池供电电压不变、电池电量线性下降等,引入的不确定性较大,评估结果不准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续航时长测试方法及装置,能够大幅度降低测试时长,使物联网终端的续航时长测试具备可执行性,且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续航时长测试方法,包括:
获取终端在连续的业务传输状态下,电池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
获取所述终端在休眠状态下,休眠耗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
根据所述电池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以及所述休眠耗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确定所述终端在续航时长内的最大传输次数;
根据所述最大传输次数,确定所述终端的续航时长。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所述终端在连续的业务传输状态下,电池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的步骤包括:
测量所述终端在连续的业务传输状态下,每次业务传输后所述终端的电池电量,直至耗电完毕;
拟合所述终端在连续的业务传输状态下,所述电池电量随所述业务传输次数变化的第一曲线,所述第一曲线所在的坐标系的横坐标为所述业务传输次数,纵坐标为所述电池电量。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所述终端在休眠状态下,休眠耗电量随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信息的步骤包括:
测量所述终端处于休眠状态下的休眠电流;
根据所述休眠电流、一次业务传输的持续时间以及业务传输的频率,获得所述终端在休眠状态下,所述休眠耗电量随所述业务传输次数的变化函数;
根据所述变化函数,获取所述终端在休眠状态下,所述休眠耗电量随所述业务传输次数变化的第二曲线,所述第二曲线所在的坐标系的横坐标为所述业务传输次数,纵坐标为所述休眠耗电量。
进一步地,测量所述终端在连续的业务传输状态下,每次业务传输的持续时间;
计算所述每次业务传输的持续时间的平均值,作为所述一次业务传输的持续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82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