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良型电控全固态智能调光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90833.X | 申请日: | 201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7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林嘉佑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嘉佑 |
主分类号: | G02F1/15 | 分类号: | G02F1/15;G02F1/153;G02F1/155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王玉;董建林 |
地址: | 225721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介质 智能调光装置 改良型 全固态 电控 复合保护层 复合强化层 透明基体 变色层 玻璃窗 可见光透过率 上透明电极层 下透明电极层 离子传导层 膜层材料 膜层结构 色彩选择 依次设置 全透 上电 下电 优选 变色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良型电控全固态智能调光装置,所述改良型电控全固态智能调光装置至透明基体(1)自下而上呈层叠依次设置:透明基体(1)、电介质复合强化层(2)、下透明电极层(3)、下电致变色层(4)、离子传导层(5)、上电致变色层(6)、上透明电极层(7)、电介质复合保护层(8)。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玻璃窗,所述玻璃窗具有上述的改良型电控全固态智能调光装置。本发明通过优选的膜层材料、膜层结构、工艺方法,特别是增加了电介质复合强化层、电介质复合保护层,使可见光透过率得以提升,同时也增加了全透和变色时的色彩选择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良型电控全固态智能调光装置,属于节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致变色技术领域内现有的常规固态电致变色系统,由包括透明基体在内的所谓“六层”基本模型架构:透明基体(1)/下透明电极层(2)/下电致变色层(3)/离子传导层(4)/上电致变色层(5)/上透明电极层(6)。
以上模型中电致变色系统包括两层可逆氧化或还原态的材料,其中一种氧化态一般而言是透明的,另一种还原态一般而言是透明的,透明导电层与外部电源相连,施加在上下两层透明导电极之间的适当正相直流电压,离子储存层的离子被抽出,通过离子导体,进入电致变色层,实现无功耗记忆,当加上反电压后,电致变色层中离子被抽出,而后又进入储存层,玻璃恢复透明状;通过控制该产品透过率、颜色的不同变化,选择性地吸收或反射外界的热辐射和内部的热扩散。在一些应用领域,可采用两种基体组合的形式,每种基体可以保持部分电致变色功能,而整个调光变色系统是将两种基体结合而成。
电致变色基本材料中,阴极变色材料非晶氧化钨最趋于实用,反电极一般采用与电致变色层互补的另一种电致变色材料,即如果变色层为阴极电致变色材料,则反电极用阳极电致变色材料。在外加电压作用下,阴极、阳极将会同时着色和退色,从而使着色态颜色更深而退色态透光率更高。这种互补变色的典型组合是WO-NiO,WO在还原态下着色,NiO在氧化态下着色,因而可使变色加深。同理,当WO处于氧化态时,NiO为还原态,从而可产生出高透过率的玻璃。另外固体离子导体也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LiF、LiA1F4、LiN、LiA1C1等离子导体薄膜均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发明内容
为解决原全固态智能调光产品生产成本高、全透光及变色时的颜色单一、视觉效果不佳、成品尺寸偏小、全透时透光率过低、导电膜需高温制备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良型电控全固态智能调光装置,本发明通过优选的膜层材料、膜层结构、工艺方法,特别是增加了电介质复合强化层、电介质复合保护层,使可见光透过率得以提升,同时也增加了全透和变色时的色彩选择范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良型电控全固态智能调光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改良型电控全固态智能调光装置至透明基体自下而上呈层叠依次设置:透明基体、电介质复合强化层、下透明电极层、下电致变色层、离子传导层、上电致变色层、上透明电极层、电介质复合保护层。
优选地,所述电介质复合强化层包括SiO2层、TiO2层、Si3N4层、Si2N2O层、ZnSnO2层、Nb2O5层、ZnO层、ZrO2层、NbZr层、BiO2层、Al2O3层、Cr2N层中的其中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嘉佑,未经林嘉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908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应力显色器件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