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假蓝宝石质陶瓷及其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95084.X | 申请日: | 201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84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史志铭;王文彬;曹振;王志旭;王晓光;范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5/195 | 分类号: | C04B35/195;C04B35/64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66 | 代理人: | 朱亚琦 |
地址: | 010015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蓝宝石 陶瓷 及其 合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假蓝宝石质陶瓷及其合成方法,假蓝宝石质陶瓷的原料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风积沙35‑40%,氧化铝22‑26%,氧化镁35‑40%,以上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百分之百。假蓝宝石质陶瓷的合成方法,按质量比例称取原料和烧结助剂后混合球磨、造粒、烧结、保温,随炉冷却到室温,获得假蓝宝石质陶瓷。采用本发明原料和合成方法烧结合成假蓝宝石陶瓷,烧结温度降低,烧结坯体不易开裂,假蓝宝石相含量大幅提高。此外,合成的假蓝宝石质陶瓷密度高,具有优异的陶瓷使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陶瓷及其合成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假蓝宝石质陶瓷及其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假蓝宝石(4MgO·5Al2O3·2SiO2)在MgO-Al2O3-SiO2三元系统中是稳定相,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硬度和适中的热膨胀性能,可用于金属与陶瓷的封接以及制造防护材料和装饰材料等。但是,采用石英、氧化铝和氧化镁等原料烧结合成假蓝宝石陶瓷非常困难,主要表现在,能够形成假蓝宝石晶体的化学组成范围很窄;假蓝宝石相的含量低,经常伴生有尖晶石、堇青石等中间相以及残留的石英相,残留石英容易引起陶瓷坯体开裂。即使在1450℃烧结6小时,假蓝宝石相的含量最高只能达到70%;此外,陶瓷坯体烧结致密化困难,合成的假蓝宝石陶瓷密度低,密度只能达到2.0-2.3g/cm3,显著降低陶瓷的力学性能,弯曲强度低于50MPa,维氏硬度不超过450HV,另外陶瓷表面的平整度、光洁度也较差,严重影响陶瓷的使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假蓝宝石晶体含量高、密度高、烧结容易的假蓝宝石质陶瓷。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假蓝宝石晶体含量高、密度高、烧结容易的假蓝宝石质陶瓷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假蓝宝石质陶瓷,其原料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风积沙35-40%,氧化铝22-26%,氧化镁35-40%,以上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百分之百。风积沙中石英的质量百分含量为80-85%。
所述的假蓝宝石质陶瓷,其原料还包括有质量百分比为不大于6%的高岭土,且各原料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百分之百。
所述的假蓝宝石质陶瓷,其烧结助剂为占所述原料质量总和的百分比不大于6%的钛白粉;或者为占所述原料质量总和的百分比不大于6%的稀土氧化物;或者为钛白粉和稀土氧化物的组合物,其中,钛白粉占所述原料质量总和的百分比不大于6%,稀土氧化物占所述原料质量总和的百分比不大于6%。
优选的,所述的假蓝宝石质陶瓷,其烧结助剂为占所述原料质量总和的百分比为2-4%的钛白粉;或者为占所述原料质量总和的百分比为2-4%的稀土氧化物;或者为钛白粉和稀土氧化物的组合物,其中,钛白粉占所述原料质量总和的百分比为2-4%,稀土氧化物占所述原料质量总和的百分比为2-4%。
具体的,所述稀土氧化物为氧化镧、氧化铈、氧化钕、氧化钇或氧化钆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假蓝宝石质陶瓷的合成方法,按质量比例称取原料和烧结助剂后混合球磨2-5小时,然后造粒并在50-90MPa的压力下成型制得坯体;将所述坯体在1250-1450℃烧结2-6小时后,降温到950-1100℃并保温1-3小时,随炉冷却到室温,获得假蓝宝石质陶瓷。
具体的,所述原料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风积沙35-40%,氧化铝22-26%,氧化镁35-40%,以上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百分之百。
优选的,所述原料还包括有质量百分比为不大于6%的高岭土,且各原料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百分之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工业大学,未经内蒙古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950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