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D打印用高流动性聚碳酸酯粉末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95096.2 | 申请日: | 201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972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陈庆;昝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9/10 | 分类号: | B29B9/10;B29B9/12;B33Y7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9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碳酸酯粉末 高流动性 打印 制备 合金颗粒 带电 速冷 聚碳酸酯熔体 喷头 粒径均匀性 磁场作用 打印材料 工艺过程 球形颗粒 球状粉末 圆周运动 电场 高球形 凝固浴 喷出 磁场 收缩 | ||
本发明属于3D打印材料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3D打印用高流动性聚碳酸酯粉末及制备方法。该方法将合金颗粒均匀分散于聚碳酸酯熔体中,经喷头喷出、电场带电及磁场作用而离心,制得球形颗粒,然后在凝固浴中速冷,即可制得3D打印用高流动性聚碳酸酯粉末。与传统方法相比,本发明的制备的聚碳酸酯粉末,助于带电合金颗粒在磁场中的圆周运动后再速冷,使其表面急剧收缩,形成高球形度的球状粉末,粒径均匀性好,流动性佳,同时工艺过程简单,成本低,可广泛用于3D打印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3D打印材料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3D打印用高流动性聚碳酸酯粉末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是集CAD技术、数控技术、激光加工技术和材料科学技术于一体,其原理突破了传统的材料变形成型和去除成型的工艺方法,可在没有工装夹具或模具的条件下,迅速制造出任意复杂形状的三维实体零件,且可有效地降低产品开发周期。因此,快速成型技术在当今制造业中越来越具有竞争力,逐步成为21世纪的主流制造技术。
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的成型工艺多种多样,其中选择性激光烧结是发展最快、最为成功且已经商业化的快速成型技术方法之一,主要是是利用粉末材料在激光照射下烧结的原理,在计算机控制下层层堆积成型。采用该技术不仅可以制造出精确的模型和原型,还可以成型具有可靠结构的金属零件作为直接功能件使用,其工艺比较简单、精度高、无需支撑结构、材料利用率高,因此在现代制造业中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选择性激光烧结工艺材料适应面广,不仅能制造塑料零件,还能制造陶瓷、石蜡等材料的零件,特别是可以直接制造金属零件。用于选择性激光烧结工艺的材料一般是粉末态,包括高分子、陶瓷和金属等,并且对粉末的性能要求较高,如高的密度、高的球形度、均匀的成分、窄的尺寸分布等,这就对粉末的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技术中复合粉末通常有两种混合型式:一种是粘结剂粉末与金属或陶瓷粉末按一定比例机械混合;另一种则是把金属或陶瓷粉末放到粘结剂稀释液中,制取具有粘结剂包裹的金属或陶瓷粉末。研发和应用性能更加优异的粉末材料是该项技术发展的关键。
目前国内外在3D打印材料,尤其是用于3D打印的高流动性合金、聚合物复合材料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黄俊俊等人发明了一种3D打印用聚合物/金属复合粉体材料的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710235120.3),涉及化学镀及复合材料制备领域,制备方法为:聚合物粉体材料表面改性;改性聚合物粉体表面敏化和活化;聚合物粉体表面化学镀,将制备的复合粉体进行分级,选择粒径为50~80μm的粉体作为原料可进行3D产品的打印,制备的复合粉体采用金属包裹,能够避免聚合物粉体在敏化和活化过程中同酸反应,可以实现聚合物粉体表面化学镀;制备的复合粉体中金属层均匀包覆在聚合物粉体表面,且包覆不受粉体形貌限制;金属颗粒分散均匀且金属颗粒与聚合物粉体表面具有良好的润湿性,烧结性能优异,可广泛应用于3D打印领域。另外,徐忠等人发明了一种3D打印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710647129.5),主要是对废塑料进行清洗筛选后,二次利用,并制作合金金属粉末,采用表面活性剂对纳米粉末实施解团聚处理,使得纳米粉末具备优异的分散性,将其混合加入后,可以进一步提升产品韧性;将纳米粉末增强材料悬浊液、合金金属粉末、有机溶剂及羟基丙烯酸共聚树脂粉末均匀混合后进行球磨、干燥得到混合粉末,之后加入粘结剂得到纳米复合材料;该纳米复合材料作为3D打印快速成型机的成型原料,能够有效的在3D打印机上快速成型,并可应用于多种不同型号的3D打印机。
可见,现有技术中用于3D打印粉末材料球形度不足,流动性差,3D打印效果较差,同时存在工艺复杂而成本较高等缺点。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950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再生塑料颗粒的加工装置
- 下一篇:一种塑料造粒清洗后表面水分烘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