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微生物降解煤矿风流瓦斯的实验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95137.8 | 申请日: | 201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628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吴金刚;陈春梅;于红;左秋玲;张瑞林;毛俊睿;曾相源;王智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22 | 分类号: | G01N33/22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孙诗雨;董晓慧 |
地址: | 451191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微生物 降解 煤矿 风流 瓦斯 实验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利用微生物降解煤矿风流瓦斯的实验方法和装置,本装置包括反应室,反应室的两端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反应室的下部设有菌液回收槽,菌液回收槽与反应室连通,菌液回收槽与菌液回收罐连通,菌液回收罐与菌液罐连通,菌液罐与高浓度菌液端连通,菌液罐与上部导液管连通,上部导液管与储水罐连通,上部导液管与反应室内的菌液门连通。本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乏风进入反应室内,乏风与菌液门上的甲烷氧化细菌接触,乏风中的甲烷被降解成CO2和H2O,并随降解后的乏风排出反应室。本发明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装和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安全可靠、实验数据准确性高、运行稳定、使用寿命长、可循环利用、实用性强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矿瓦斯处理,特别是指一种利用微生物降解煤矿风流瓦斯的实验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井工煤矿,煤矿在生产中向大气排放大量的乏风(乏风:进入矿井的新鲜风流经过生产地点后的风流称为乏风,乏风含有粉尘及甲烷等有害气体),由于乏风中含有以甲烷(CH4)为主的有害气体,甲烷不仅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而且会加剧温室效应,造成环境污染。因此,解决煤矿乏风中的甲烷无论是立足当前还是放眼未来,都具有重要意义。
20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开始研究利用微生物解决矿井瓦斯,即利用甲烷氧化菌把瓦斯(CH4)降解成CO2和H2O。与传统技术相比,微生物技术无疑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理论已经实现,甲烷氧化菌已经能大量培养,但在应用技术上却进展缓慢,一个重要原因是能用于瓦斯降解的关键设备极少。因此,研制出一种安全、高效、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的风流甲烷降解装置则十分必要,而且具有广阔的市场。
现有技术方案的主要问题:
1、装置结构不合理。现有技术方案主要是利用浸润的多孔材料与风流正交,或者使风流流经生物滤池,这样会造成风流流动阻力大,降解速率低。而实际上煤矿风流是具有一定流动速度的,即在实验装置内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有效降解,达到这一目标才具有应用前景。
2、降解效率低。目前的技术方案如果充分考虑到了风流流动性,但经过降解的风流中瓦斯浓度仍然较高,未达到降解目的。
以上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即要求装置“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有效降解”。
3、废液的回收处理及再利用。经过降解后的废液里仍然含有一定浓度的甲烷氧化菌,可以经过回收处理后循环利用,节约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利用微生物降解煤矿风流瓦斯的实验方法和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缺少瓦斯降解的关键设备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利用微生物降解煤矿风流瓦斯的实验装置,包括反应室,所述反应室的两端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反应室的下部设有菌液回收槽,菌液回收槽与反应室连通,菌液回收槽与菌液回收罐连通,菌液回收罐与菌液罐连通,菌液罐与高浓度菌液端连通,菌液罐与上部导液管连通,上部导液管与储水罐连通,上部导液管与反应室内的菌液门连通。
所述的菌液门包括弹性支撑装置、旋转装置、菌液环形通道和叶片,菌液环形通道通过弹性支撑装置活动安装在反应室内,菌液环形通道与上部导液管连通,菌液环形通道与旋转装置连接,菌液环形通道上设有若干活动的叶片,叶片包括浸润材料、支撑材料和菌液叶片通道,菌液叶片通道与菌液环形通道连通,菌液叶片通道的外部设有支撑材料,支撑材料上设有浸润材料,菌液环形通道上设有重力传感器,重力传感器和旋转装置均与中央控制器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工程学院,未经河南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951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