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蒸汽余热回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95215.4 | 申请日: | 201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439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王炜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炜杰 |
主分类号: | F22G1/00 | 分类号: | F22G1/00;F01D1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再热蒸汽 出口管 加热腔 进口管 左端 回收 蒸汽余热回收装置 加热台 加热筒 贯通 蒸汽余热回收 加热腔顶部 蒸汽进口管 固定设置 密封连接 延伸末端 收纳 加热网 连接套 内壁 伸出 贯穿 延伸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蒸汽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回收机体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回收机体左端的加热台,所述加热台顶部设有加热筒,所述加热筒内设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内设有加热网,所述加热腔左端内壁底部贯通设有向左延伸的蒸汽进口管,所述加热腔顶部贯通设有再热蒸汽出口管,所述回收机体内设有再热蒸汽进口管,所述再热蒸汽进口管左端延伸末端贯穿并伸出所述回收机体左端端面且末端与所述再热蒸汽出口管相连通,所述再热蒸汽进口管与所述再热蒸汽出口管连接出设有用以密封连接的连接套;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收纳,同时,提高了蒸汽余热回收效率以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节能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蒸汽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的大量重工企业都面临着大量的能量损失,不仅浪费能源,而且企业自身也在亏损,其中蒸汽余热回收利用已经成为目前大中型企业的关注之一。一般的企业在制作这一回收装置时,往往会考虑到成本,一般的蒸汽余热回收装置占地面积大,价格昂贵,由于结构复杂,难于操作,投入人工成本也较大,而且回收效果不佳,因此,目前急需一种蒸汽余热回收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蒸汽余热回收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蒸汽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回收机体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回收机体左端的加热台,所述加热台顶部设有加热筒,所述加热筒内设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内设有加热网,所述加热腔左端内壁底部贯通设有向左延伸的蒸汽进口管,所述加热腔顶部贯通设有再热蒸汽出口管,所述回收机体内设有再热蒸汽进口管,所述再热蒸汽进口管左端延伸末端贯穿并伸出所述回收机体左端端面且末端与所述再热蒸汽出口管相连通,所述再热蒸汽进口管与所述再热蒸汽出口管连接出设有用以密封连接的连接套,所述回收机体内的再热蒸汽进口管上设有单向增压泵,所述再热蒸汽进口管另一端相通设有增压器组件,所述回收机体内设有位于所述增压器组件右端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左端内壁内相通设有用以与所述增压器组件相通的喷气管,所述第一空腔内设有左右延伸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设有驱动叶轮组件,所述转动轴左端延伸末端与所述第一空腔左端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空腔右端内壁内嵌设有发电机,所述转动轴右端延伸末端与所述发电机左端末端动力连接,所述第一空腔底部内壁相通设有余气出口管,所述回收机体内设有位于所述发电机右端 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顶部内壁与所述余气出口管另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空腔内设有水冷壁管,所述水冷壁管底部相通设有向右延伸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右端延伸末端贯穿所述回收机体右端端面,所述水冷壁管顶部相通设有向右延伸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右端延伸末端贯穿所述回收机体右端端面,所述第二空腔底部设有冷却回收腔,所述冷却回收腔左端内壁内相通设有向左延伸的第一循环水管,所述第一循环水管左端延伸末端相通设有向下贯通的第二循环水管,所述第二循环水管与所述冷却回收腔之间的第一循环水管上设有循环水泵。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增压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空腔左端的加压腔以及相通设置在所述加压腔右端的气孔开度腔,所述加压腔顶部内壁与所述再热蒸汽进口管相通,所述加压腔内壁上设有压力感应层,所述加压腔左端设有与所述压力感应层电联的压力感应器,所述气孔开度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开度挡板,所述气孔开度腔底部设有与所述开度挡板动力连接的推动执行器。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驱动叶轮组件包括叶轮以及设置在所述叶轮最大外接圆周向的若干叶片,所述叶片与所述叶轮最大外接圆端面转动配合连接。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回收机体顶部端面设有智能控制盘,所述加热网与所述智能控制盘电联,所述推动执行器、压力感应器、单向增压泵、循环水泵与所述智能控制柜电联。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回收机体底部端面四角设有四个支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炜杰,未经王炜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952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循环蒸汽加热方法
- 下一篇:一种提高高压加热器投入率的过热段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