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季稻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95236.6 | 申请日: | 201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27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侯志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侯志平 |
主分类号: | A01G22/20 | 分类号: | A01G22/20;A01G7/06;A01G13/00;A01M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3100 湖南省益阳***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季稻 栽培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双季稻栽培方法,本发明按照施肥配方平衡施肥,满足双季稻生育需肥而不浪费肥料;创造适宜双季稻正常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发生和为害的栽培环境条件,设置杀虫灯诱杀害虫,抓好挑治、兼治,减少用药面积和用药次数,本发明的栽培技术方案,使得栽培双季稻形成了标准化栽培技术;同时本发明采用双季早晚稻收割时将稻草全量还田方式,合理利用双季早晚稻两季稻草资源,稻草就地循环利用,降低劳动量,同时避免因焚烧秸秆导致的环境污染和土壤板结,改良土壤,合理培肥地力,减少化肥配施量,提高土壤质量,有利于双季早晚稻高产稳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稻种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季稻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双季稻,一年中种一季早稻再种一季晚稻,在中国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但是,目前种植双季稻还没有标准化的技术方案,种植双季稻仍沿用种植普通水稻的传统方法,存在着种植技术良莠不齐、无标准可依、管理粗放、产量不稳、质量不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季稻栽培方法,使双季稻生产指标化、科学化,形成系统化的双季稻标准化栽培,技术方案合理,利用稻草资源,改良土壤,合理培肥地力,减少化肥配施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双季稻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植地选择:选择种植超级稻的田块要田面平整,排灌方便,保水保肥能力好;耕性较好,耕作层深度25-32cm;土壤肥力均匀,土壤有机质含量≥20.00g/kg,全氮≥1.00g/kg,速效磷≥8.5mg/kg,速效钾≥52.5mg/kg,pH值6.0-7.0;
(2)培育壮秧:
播种:早稻以日平均气温稳定达到15℃以上,晚稻以扬花授粉期间避过“寒露风”为标准,确定适宜播种期,早稻在4月15日-4月20日播种;晚造播种时间视早稻收获期迟早和备耕情况确定,在6月5日-6月15日播种;
育秧:选择靠近移栽大田,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背风向阳的田块做苗床地,苗床耙平、淋足底水后,用塑料软盘育苗,用糊度适中的塘泥作育秧土,将其均匀浇入秧盘孔穴中,至秧盘孔穴的4/5,然后播种,每亩用秧盘80-120盘,每盘播种量18-20g,每穴1-2粒;
(3)大田栽培管理:
移栽:早稻移栽期安排在5月15-5月25日,晚稻移栽期安排在7月5日-7月20日;早造每亩定植1.5-1.7万穴,晚造每亩定植1.7-2.0万穴;
施肥管理:早稻收获后稻草全量还田,每亩撒施厌氧性秸秆腐熟剂2kg,灌水泡田,水深以刚好淹泡秸秆为宜,沤2-3天,然后进行翻耕,同时增施碳酸氢铵5-10kg,早稻稻草还田后种植的晚稻,每亩施氮肥10-12kg,磷肥用量为5-6kg,钾肥用量为6-8kg;其中氮肥50%作为基肥,结合土壤翻耕时施用,20%作为分蘖肥施用,30%作为穗肥施用;钾肥50%作为基肥施用,20%作为分蘖肥施用,30%作为穗肥施用,磷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
晚稻收获时,稻草全量还田,自然炕晒腐化,翌年早稻春耕前翻耕一次;晚稻稻草还田后翌年种植早稻,早稻每亩施氮肥8-10kg,磷肥用量为4-5kg,钾肥用量为4-5kg,其中氮肥50%作为基肥,结合土壤翻耕时施用,10%作为分蘖肥施用,40%作为穗肥施用;钾肥60%~70%作为基肥施用,30%-40%作为穗肥施用,磷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侯志平,未经侯志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952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