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马铃薯专用抗病菌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95550.4 | 申请日: | 201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303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敏;李艳萍;邓进超;罗嘉骏;王宗抗;邓宝元;吴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世纪阿姆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14;A01N63/22;A01N63/30;A01P3/00;A01P1/00;C12R1/07;C12R1/79;C12R1/10;C12R1/11;C12R1/125 |
代理公司: | 广州圣理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02 | 代理人: | 顿海舟;李唐明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马铃薯 专用 抗病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马铃薯专用抗病菌剂,所述抗病菌剂包含芽孢杆菌和淡紫拟青霉;所述芽孢杆菌和淡紫拟青霉的重量比为6‑9:1;所述芽孢杆菌至少含有侧孢芽孢杆菌、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胶冻样类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中的三种。本发明制备的马铃薯专用抗病菌剂合理利用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适应性强、稳定性好、对病原菌拮抗性强,能够高效拮抗马铃薯早疫病、疮咖病的病原菌,刺激植物生长、改善作物品质,从而达到增产、高产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和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马铃薯专用抗病菌剂,适用于马铃薯早疫病和马铃薯疮痂病。
背景技术
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地位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为我国第四大农作物。马铃薯的种植区域广泛,病害也较为复杂,其中由多种植物病原链霉菌引起的马铃薯早疫病和马铃薯疮痂病是马铃薯最普遍、最常见的病害。
马铃薯早疫病菌除危害马铃薯外,也危害茄子、辣椒、番茄等。早疫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生严重时也危害叶柄和茎。叶片染病,病斑灰白色至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有时病斑发展扩大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病斑具同心轮纹,潮湿时,病斑上生出黑色霉层。病斑多时互相融合成大的枯斑区,引起叶片局部或全部枯死。茎和叶柄染病,产生暗褐色稍凹陷、长条形或长梭形黑褐色病斑,有时有同心轮纹。有的块茎染病,皮下呈现淡褐色海绵状干腐。
马铃薯疮痂病为细菌性病害,病原菌是链霉菌,在适宜土壤中可永久存活。病菌侵入植株后,地上部分看不到症状,但薯块表面会出现疮痂。土壤干燥、通气性好、中性或碱性的地块易发病,发病后病菌能在土中长期残存。田间主要侵染薯块,块茎表面先产生褐色小点,扩大后形成褐色至棕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大斑块。病斑表面细胞大量木栓化,表现为粗糙的锈色疮痂状。后期病斑或呈裂出状、高出叶表面1-2mm的凸起疮痂,或呈内延和下陷、深入1-7mm的凹陷疮痂病。凹陷病斑多为暗褐或近黑色,病斑处组织似稻草黄褐色且略显半透明状。疮痂病发生后,病斑虽然仅限于皮层,但病薯不耐贮藏,外观难看,对马铃薯的品质影响很大,造成商品价值下降,经济损失严重,一般可减产10%-30%,部分地块甚至减产40%以上。由于其具有随水及其它方式传染的特征,防治不当或不及时将会造成更大的灾难性损失。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马铃薯专用抗病菌剂,所述抗病菌剂包含芽孢杆菌和淡紫拟青霉;所述芽孢杆菌和淡紫拟青霉的重量比为6-9:1;所述芽孢杆菌至少含有侧孢芽孢杆菌、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胶冻样类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中的三种。
本发明马铃薯专用抗病菌剂,针对马铃薯容易感染的早疫病菌、疮痂病菌,通过微生物间的拮抗关系,挑选了对这两种病菌抗病效果较好的多种微生物枯草芽孢杆菌、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淡紫拟青霉、胶冻样类芽孢杆菌。实验发现,当这些菌种以合理的比例复配,所得复合菌剂其抗早疫病菌、疮痂病菌效果好,能够显著降低马铃薯早疫病和疮痂病的发病率。
优选地,所述芽孢杆菌由枯草芽孢杆菌、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组成,所述枯草芽孢杆菌、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组成质量比为3-4:2-3:1-2。
优选地,所述芽孢杆菌和淡紫拟青霉的重量比为8:1。
所述马铃薯专用抗病菌剂有效活菌数10-20亿个/克。
一种马铃薯专用抗病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菌种活化:将芽孢杆菌、淡紫拟青霉菌种分别接斜面,培养30-48小时,然后各加入到无菌水中振荡25-30分钟,待均匀后用血球计数板计数,使各种菌的每毫升有效活菌数大于1×1011个,得菌悬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世纪阿姆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世纪阿姆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955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