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增材制造技术的出料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95975.5 | 申请日: | 201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28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伍尚华;李练;李艳辉;黎业华;黄容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8B1/00 | 分类号: | B28B1/00;B28C3/00;B28C7/16;B33Y30/00;B33Y4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浆料 出料口 出料装置 搅拌部 壳体内部 壳体 出料控制阀 成型效果 加工制件 搅拌浆料 开闭状态 可控制 搅动 制造 铺平 流出 容纳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增材制造技术的出料装置,包括用于容纳浆料的壳体,壳体内部设有可搅拌浆料的搅拌部,壳体的下侧设有浆料的出料口,出料口设有可控制出料口开闭状态的出料控制阀。壳体内部的搅拌部通过搅动使浆料的流动性提高,从而使出料口流出的浆料更容易铺平。本发明公开的出料装置在加工制件之前先利用搅拌部对浆料进行搅拌,提高浆料的流动性,进而提高产品的成型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增材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增材制造技术的出料装置。
背景技术
氧化锆、氧化铝、氮化硅等陶瓷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耐磨损、耐高温、耐腐蚀、抗氧化及电绝缘性和生物相容性等性能,在航空航天、汽车、医疗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传统的陶瓷成形工艺受到模具结构的限制,难以制造出形状复杂的陶瓷制件,新兴的3D打印等增材制造技术通过层层堆叠的加工方式,可实现陶瓷材料的快速成型,且能够制备结构复杂、精度高的实体制件,受到学者的重视。
现有技术中,陶瓷材料的增材制造技术普遍采用立体光固化成型(SLA)技术和数字光处理成型(DLP)技术等,即采用特殊的工艺先将陶瓷粉末与液态树脂均匀混合,形成一定固相含量的陶瓷浆料。在工作过程中将陶瓷浆料装在材料缸,在材料缸的上方或其他位置设置用于加工产品的工作台,工作台周期性地进出材料缸实现层层铺料,基于立体光固化成型(SLA)技术或数字光处理成型(DLP)技术等技术使陶瓷浆料进行特定形状的层层堆叠,最终实现产品的成型与制造。
然而,在陶瓷浆料层层填充工作台表面的过程中,由于陶瓷粉末与树脂的混合浆料的粘度较大,尤其是长时间的放置后陶瓷浆料的流动性会变得更差,导致浆料难以流动铺平,严重影响最终产品的成型效果,同时还导致成型后的陶瓷制件致密度、硬度及断裂韧性等物理性能的下降。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基于增材制造技术的可提高浆料流动性的出料装置,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增材制造技术的出料装置,其浆料的流动性较好,产品成型效果好、质量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增材制造技术的出料装置,包括用于容纳浆料的壳体,所述壳体下侧设有出料口,所述壳体内部设有用于搅拌浆料的搅拌部,所述出料口设有可控制所述出料口开闭状态的出料控制阀。
优选的,还包括用于将搅拌后的浆料从所述出料口推出的下压盖,所述下压盖与所述壳体内壁可滑动地连接。
优选的,所述搅拌部包括滚珠丝杠和用于搅拌的固定转子,所述固定转子与所述滚珠丝杠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下压盖中部设有螺纹通孔,所述滚珠丝杠设于所述螺纹通孔中,且所述壳体的内壁设有防止所述下压盖周向转动的限位部。
优选的,所述限位部为限位凹槽,所述下压盖的外缘设有与所述限位凹槽配合的凸起结构。
优选的,所述滚珠丝杠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手轮或电动机。
优选的,所述出料控制阀为可绕旋转轴转动的板状结构,以便所述出料控制阀调节所述出料口的出料流量。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侧壁设有进料槽。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外壁设有固定支架。
优选的,所述出料口的侧壁呈锥形。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增材制造技术的出料装置包括用于容纳浆料的壳体,壳体内部设有可搅拌浆料的搅拌部,壳体的下侧设有浆料的出料口,出料口设有可控制出料口开闭状态的出料控制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959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