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波的走时获得方法及装置、成像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96175.5 | 申请日: | 201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47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王真理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科地物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 |
代理公司: | 11227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宝筠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置 射线参数 水平距离 成像方法及装置 时间多项式 传播距离 地质勘探 原始计算 传播 耗时 收敛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波的走时获得方法,包括:获得第一点至第二点的水平距离;将水平距离输入第一预置模型,得到波在第一点和第二点之间的射线参数;将该射线参数输入第二预置模型,得到波从第一点传播至第二点的走时;其中,第一预置模型是波的传播距离多项式经至少一次Shanks变换得到,和/或,第二预置模型是波的传播时间多项式经至少一次Shanks变换得到。由于第一预置模型和第二预置模型中任意一个是根据上述对应的多项式经至少一次Shanks变换得到的,经Shanks变换得到的第一预置模型和/或第二预置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收敛速度,结果较根据原始计算公式得到的结果精度更高、计算耗时更短,能够满足地质勘探的要求。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10月31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711047776.9、发明名称为“波的走时获得方法及装置、成像方法及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质勘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波的走时获得方法及装置、成像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波的走时,指的是波从震源传播至观测点所需的时间。例如地质探勘领域所涉及的地震波测绘,地震波的走时指的是地震波从炮点(即震源点)传播至成像点(即观测点)所需的时间。在实际生产中,一般利用地面传感器记录地震波的走时、波形及能量,并根据上述记录对地下结构进行反演,推测出地下地质体的真实位置及地下岩石的物理性质。根据反演出的地下结构,可以对地下的含油气性进行推测,为油气资源的勘探提供数据支持。
但是,现有的走时计算方法一般是对走时计算多项式的结果进行预估,存在较大的误差,在一些对走时精度要求高的场景中,如采用绕射进行隔夹层描述以及深层大偏移观测时,走时的误差会严重影响成像及速度分析的结果,使得结果的准确度及精度不能满足地质勘探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背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震波走时获得方法及装置、地下结果测绘方法及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走时计算误差而造成的地质观测结果不能满足勘探需求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的走时获得方法,包括:
获得第一点至第二点的水平距离;
将所述水平距离输入第一预置模型,得到波在所述第一点和所述第二点之间的射线参数;
将所述射线参数输入第二预置模型,得到波从所述第一点传播至所述第二点的走时;
其中,所述第一预置模型是波的传播距离多项式经至少一次Shanks变换得到,所述第二预置模型为波的传播时间多项式;
或者,所述第一预置模型为波的传播距离多项式,所述第二预置模型是波的传播时间多项式经至少一次Shanks变换得到;
或者,所述第一预置模型是波的传播距离多项式经至少一次Shanks变换得到,所述第二预置模型是波的传播时间多项式经至少一次Shanks变换得到。
可选的,
所述第一预置模型是波的传播距离多项式经至少一次Shanks变换得到,具体为:
当所述波的传播距离多项式包括至少四项时,所述波的传播距离多项式经两次Shanks变换得到所述第一预置模型;
所述第二预置模型是波的传播时间多项式经至少一次Shanks变换得到,具体为:
当所述波的传播时间多项式包括至少四项时,所述波的传播时间多项式经两次Shanks变换得到所述第二预置模型。
可选的,
所述波的传播距离多项式具体是根据波的传播距离公式经多项式展开后得到;
所述波的传播时间多项式具体是根据波的传播时间公式经多项式展开后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科地物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科地物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961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