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室内定位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96731.9 | 申请日: | 201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030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马昱;朱佳佳;乔金剑;吕非彼;刘亮;王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21/20 | 分类号: | G01C21/20;G01S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吴瑜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终端设备 测量报告 室内定位 物理位置 定位模型 定位信息 集合 发送终端设备 无线环境信息 申请 采集 室内 预测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室内定位方法及装置,涉及室内定位领域,解决了如何实现室内精确可靠地定位的问题。具体方案为:获取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集合;根据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集合和定位模型对终端设备所在的物理位置进行预测,得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定位模型用于表示物理位置与物理位置的测量报告的对应关系,测量报告用于表示所采集的物理位置的无线环境信息;向终端设备发送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室内定位的过程。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室内定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室内定位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终端、平板电脑,以及可穿戴设备等物联网设备的性能快速发展,基于位置感知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在室内和室外的环境下,连续可靠地为终端设备提供位置信息可以为用户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目前,除了移动通信网络的蜂窝定位技术外,常见的室内无线定位技术包括Wi-Fi、蓝牙、红外线、超宽带、RFID、ZigBee和超声波等。但是,室内的环境动态性很强,不同的室内环境会有不同的室内布局,室内定位需要面临很多独特的挑战。而现有的单一定位技术很难满足不同的精度和环境动态特性所带来的可靠性要求。且现有室内定位技术多需要额外设置外接硬件设备,需要耗费额外的硬件费用,且定位不准确,不利于大规模推广。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室内定位方法及装置,解决了如何实现室内精确可靠地定位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室内定位方法,包括:首先,获取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集合,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包括服务小区标识、服务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服务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SignalReceivingQuality,RSRQ)、邻区的RSRP和邻区的RSRQ,服务小区为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的小区,邻区为与服务小区相邻的小区;根据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集合和定位模型对终端设备所在的物理位置进行预测,得到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定位模型用于表示物理位置与物理位置的测量报告的对应关系,测量报告用于表示所采集的物理位置的无线环境信息;向终端设备发送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室内定位方法,利用终端设备自身上报的测量报告对终端设备进行定位,从而,对处于室内的终端设备实现精确可靠地定位。并且,测量报告为无线通信中日常持续收集的数据,不需要额外的数据采集装置,有效地降低了室内定位成本,因此,有利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获取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集合之前,方法还包括:获取固定区域的K个测量报告,每个测量报告包括多个小区标识和每个小区标识所对应的小区的RSRP和RSRQ,多个小区标识所对应的小区包括服务小区和服务小区的邻区,K为大于1的正整数;根据K个测量报告构建定位模型。从而,通过预先对室内环境建立定位模型,以便于对终端设备实现室内精确可靠地定位。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K个测量报告构建定位模型,包括:设置K个测量报告中每个测量报告的位置标识;根据K个测量报告包括的小区标识确定N个小区标识,N个小区标识均不同,N为大于1的正整数;根据K个测量报告、N个小区标识和K个测量报告中每个测量报告的位置标识生成效用矩阵,效用矩阵为K×2N的矩阵,K表示效用矩阵包括K个行向量,2N表示效用矩阵包括2N列,每个行向量表示一个位置标识对应位置标识指示的物理位置的测量报告,每列表示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的RSRP或RSRQ,2N列相当于是存了每个测量报告在这N个小区是否接收到信号,也就是是否有RSRP和RSRQ,并且填到相应位置;根据分类算法对效用矩阵进行训练,得到定位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967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