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频装备电磁辐射效应综合预测方法及终端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97090.9 | 申请日: | 201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453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魏光辉;潘晓东;万浩江;卢新福;李伟;郭玉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付晓娣 |
地址: | 050003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备 电磁辐射 效应 综合 预测 方法 终端设备 | ||
本发明适用于电磁辐射效应试验与评估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用频装备电磁辐射效应综合预测方法及终端设备。该方法包括:确定落在受试装备工作频带内的各个单频干扰信号的场强和随机噪声电场强度频谱密度;获取第一临界干扰场强值和第二临界干扰场强值;根据所述第一临界干扰场强值和所述第二临界干扰场强值的有效值之比,确定受试装备的电磁辐射敏感类型;若受试装备为场强有效值敏感型,则根据场强有效值敏感型对应的电磁辐射效应综合预测模型对受试装备进行效应预测;若受试装备为场强幅值敏感型,则根据场强幅值敏感型对应的电磁辐射效应综合预测模型对受试装备进行效应预测。本发明能够实现对用频设备电磁辐射效应的预测,且预测准确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磁辐射效应试验与评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频装备电磁辐射效应综合预测方法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用频装备不断增多,空间电磁频谱日益拥挤。大功率用频装备在正常发射工作信号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同时发射谐波信号和杂散噪声信号,加剧了电磁环境的复杂性。由于电磁场的迭加效应,不仅有用信息会被用频装备的接收机所接收,带内单频(窄谱)电磁干扰信号、噪声信号也会同时进入接收机,导致用频装备技术指标下降甚至难以正常工作,用频装备的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受到了严重威胁。
为确保用频装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能够正常发挥工作效能,定型前都需要进行严格的电磁辐射敏感度试验。然而国内外现行的电磁兼容测试标准,如国际电工委员会IEC61000-4-3、美国军用标准MIL-STD-461G和MIL-STD-464C、我国军用标准GJB 151B-2013和GJB 8848-2016等,规定的电磁辐射抗扰(敏感)度试验方法都是在单一频率或者单一电磁脉冲辐射条件下开展的,试验得到的临界干扰、损伤场强值难以直接表征用频装备的复杂电磁环境适应能力。在实际使用电磁环境中,若电磁辐射源干扰频率、强度搭配合适,很有可能使受试装备在单频电磁辐射效应试验确定的安全评价范围内受到干扰或损伤。因此,现行的电磁兼容试验标准已经难以满足用频装备复杂电磁环境适应能力评估的技术需求。
为了评价用频装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生存能力,一般可以通过实装复杂电磁环境效应试验或模拟仿真的方法进行效应评估。但是,电磁环境纷繁复杂,带内单频干扰信号频率、强度能够任意组合,且随机噪声信号幅度、相位随机分布,难以通过复杂电磁环境模拟与效应试验方法一一进行试验和评价。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频装备电磁辐射效应综合预测方法及终端设备,以解决目前效应评估方法难以对用频装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电磁辐射干扰进行效应评估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频装备电磁辐射效应综合预测方法,包括:
通过分析受试装备的电磁环境,确定落在受试装备工作频带内的各个单频干扰信号的场强和受试装备工作频带附近预设范围内的随机噪声电场强度频谱密度;
获取第一临界干扰场强值和第二临界干扰场强值;其中,第一临界干扰场强值为通过对受试装备进行正弦调幅波电磁辐射效应试验确定的正弦调幅波对应的临界干扰场强值,第二临界干扰场强值为通过对受试装备进行单频连续波电磁辐射效应试验确定的单频连续波对应的临界干扰场强值;
根据所述第一临界干扰场强值和所述第二临界干扰场强值的有效值之比,确定受试装备的电磁辐射敏感类型;所述电磁辐射敏感类型包括场强有效值敏感型和场强幅值敏感型;
若受试装备的电磁辐射敏感类型为场强有效值敏感型,则根据场强有效值敏感型对应的电磁辐射效应综合预测模型、各个单频干扰信号的场强和随机噪声电场强度频谱密度对受试装备进行效应预测;
若受试装备的电磁辐射敏感类型为场强幅值敏感型,则根据场强幅值敏感型对应的电磁辐射效应综合预测模型、各个单频干扰信号的场强和随机噪声电场强度频谱密度对受试装备进行效应预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970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快速备自投调试监测装置
- 下一篇:整车电器的测试装置及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