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粉冷水速溶型微量干燥培养基及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097497.1 申请日: 2018-01-31
公开(公告)号: CN108070633B 公开(公告)日: 2020-06-16
发明(设计)人: 滕昆仑;吴清平;卢勉飞;陈博;张建明;蔡芷荷;徐环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环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12Q1/04 分类号: C12Q1/04;C12Q1/10;C12Q1/14;C12R1/19;C12R1/645;C12R1/42;C12R1/445;C12R1/01
代理公司: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代理人: 许飞
地址: 510663 广东省广州***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冷水 速溶 微量 干燥 培养基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粉冷水速溶型微量干燥培养基及制备方法,无粉干燥培养基包括培养基干粉,培养基干粉分散在可吸水形成凝胶的膜层中。本培养基制备过程不需要煮沸溶解、高压蒸汽灭菌,生产简便。该培养基使用时无粉尘掉落。亲水性成膜物质及形成的干粉培养基结构与上部覆盖物和底部培养基间的虹吸作用一起使样液迅速扩散吸收,样液不易溢出,无二次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微生物检测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7世纪安东.万.列文虎克和罗伯特.虎克先后发现了细菌和丝状真菌的存在。自此之后显微镜和微生物的培养方法成为微生物学发展中2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860年巴斯德首次在实验室中用酵母废渣、糖和氨基盐培养基来培养细菌。琼脂最早是由日本人Minora Tarazaemon于1658年发现。1882年Walter Hesse将琼脂介绍给科赫,科赫成为首个使用琼脂的微生物学家。20世纪初期琼脂开始代替明胶作为培养基凝固剂使用至今。但是,琼脂培养基需在85℃以上加热煮沸溶解,然后121℃15min高压蒸汽灭菌,冷却后倾注平板凝固,使用前干燥除去表面冷凝水,要大量人力时间准备。制备时需要大容量高压蒸汽灭菌设备,价格昂贵。分装、冷却凝固及干燥包装需要高洁净空间保证其无菌状态。煮沸溶解、高压蒸汽灭菌、冷却干燥等过程消耗大量的水、电资源。另外,由琼脂制备而成的含水凝胶如果存放时间长,由于自然蒸发、温度变化渗出冷凝水,培养基水活度下降,会造成其微生物学性能下降甚至不合格,由此会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此外冷凝水的流动还容易引起污染,保质期短只有3-6个月。用平板培养基进行沉降菌和浮游菌检测时在长达4h的通风暴露条件下会过度脱水引起培养基质量下降,导致检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偏差较大。再次,含水培养基本身体积重量大,加之对温度要求严格通常采用冷链运输,这使得产品成本进一步升高。

食品等样品大肠菌群、霉菌酵母计数采用倾注平板法,将高压蒸汽灭菌并冷至45℃左右的培养基与菌液混匀后倾注无菌平板,较高的温度对微生物特别是受损伤微生物造成进一步损害甚至导致其死亡。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表面螺旋接种需要借助螺旋接种仪、划线、涂布接种需每次灼烧接种环或换用新的一次性接种环。在进行大量样本检测时,操作极为不便,效率低下。

近年来美国3M公司等开发出petrifilm系列胶片产品用于检测食品、水及环境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沙门氏菌、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的检测。由含标准培养基、冷水可溶凝胶和指示剂的双层塑料膜制成,打开盖膜后直接加入样液即可培养观察。其产品保质期长,操作简便,无需复杂仪器设备配合,适于在基层使用。但该系列产品胶粘剂粘粉及涂布等方式制成,使用时会掉落粉尘对被检空间环境、仪器设备及接种操作空间造成二次污染。另外由于其产品本身的工艺问题,加入样液后吸收扩散慢,需用压板使样液扩散并限定在规定范围内,容易溢出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和对操作空间的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无粉尘脱落,可快速溶解吸收形成凝胶,无需煮沸溶解高压蒸汽灭菌的即用型微量干燥培养基,用于快速检测大肠菌群、霉菌酵母等卫生指示菌及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性菌。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粉冷水速溶型微量干燥培养基,包括培养基粉,培养基粉分散在可吸水形成凝胶的膜层中。

作为上述无粉冷水速溶型微量干燥培养基的进一步改进,培养基粉中还添加有使培养基粉易于形成孔隙结构的结构改善剂。

作为上述无粉冷水速溶型微量干燥培养基的进一步改进,结构改善剂选自可溶性淀粉、预胶化淀粉、羧甲基淀粉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微晶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

作为上述无粉冷水速溶型微量干燥培养基的进一步改进,结构改善剂占培养基粉总质量的2~1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环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环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974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