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狭窄空间中构造柱模板的支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97536.8 | 申请日: | 201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940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史强;蒋建忠;胡志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3/02 | 分类号: | E04G1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吴立斐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构造柱 支模 钢条 狭窄空间 墙体 对拉螺杆 变形缝 操作孔 预留 塑料纸 螺母 泡沫塑料板 材料代替 传统构造 节省材料 临时固定 模板拆除 侧螺杆 隔离剂 可周转 用电钻 打孔 钻孔 对螺 放入 光滑 紧固 两排 套在 旋入 置入 制备 图纸 铺设 外部 施工 改进 | ||
本发明具体是一种狭窄空间中构造柱模板的支模方法;其特征是:包括根据构造柱的宽度准备钢条;在钢条两端打孔;根据设计图纸制备构造柱的模板;模板内侧刷隔离剂或铺设光滑塑料纸;构造柱两侧的墙体预留两排操作孔;将模板通过上部缝隙放入构造柱位置进行临时固定;用电钻在墙体及模板上钻孔,置入对拉螺杆,将钢条套在对拉螺杆上,变形缝里侧螺杆端部旋入螺母;构造柱外部模板利用常规加固方式加固,并于外侧对螺杆进行紧固。本支模方法是对传统构造柱支模方法无法在狭窄空间中操作的一次改进,采用可周转材料代替泡沫塑料板,节省材料损耗;采取墙体预留操作孔的施工方法使工人可以用手在变形缝中对模板进行加固及模板拆除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是一种狭窄空间中构造柱模板的支模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建筑物中常设有变形缝。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变形缝处,柱子模板的施工比较方便。但是,在混合结构中变形缝两侧墙体中的混凝土构造柱要与墙体成为一体共同工作。为此必须先砌墙体,后浇混凝土柱;由于缝中空间狭窄,无法操作,这样缝中一侧的模板如何支、拆就成了一个难题。如果用普通的模板,按常规支模方法,将无法支拆,只好丢弃在缝中。这样不仅造成浪费,而且影响变形缝的作用。为不影响变形缝的作用,一般用泡沫塑料板做模板,这种材料不但价格昂贵,而且只能一次性使用,造成很大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墙体预留孔洞加钢条加固”的方法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狭窄空间中构造柱模板的支模方法,包括
步骤1、根据实际施工中构造柱的宽度准备相应长度的钢条,钢条的长度比构造柱的宽度长15~20cm,钢条厚度选择5~7mm,钢条的宽度为6~8cm;
步骤2、在钢条两端打孔,两孔的间距根据模板加固时对拉螺杆穿孔的位置而确定,孔径大于对拉螺杆的丝径;
步骤3、根据设计图纸制备构造柱的模板,并在模板上沿竖向钉设两道背楞;模板内侧刷隔离剂或铺设光滑塑料纸;
步骤4、构造柱两侧的墙体预留两排操作孔,操作孔的位置根据构造柱的柱箍位置预留;
步骤5、将模板通过上部缝隙放入构造柱位置,模板连接吊绳,吊绳固定在变形缝的上部,防止模板掉落在变形缝中;模板位置确定后进行临时固定;
步骤6、用电钻在墙体及模板上钻孔,置入对拉螺杆,通过预留操作孔将钢条套在对拉螺杆上,变形缝里侧螺杆端部旋入螺母,为防止在外侧紧固螺丝时里侧螺母与螺丝同步转动,钢条与螺母间加入垫片;
步骤7、构造柱外部模板利用常规加固方式加固,并于外侧对螺杆进行紧固;模板加固完成。
本支模方法相对于现有的采用泡沫塑料板塞入变形缝中做模板等方法而言具有节省材料,可以重复利用,安全性高等特点,其大大降低了变形缝双墙构造柱施工的费用,同时保证构造柱不会因为混凝土挤压钢筋造成构造柱变形并且施工完后可以对模板进行拆除回收利用,不产生任何施工垃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支模方法的施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一种狭窄空间中构造柱模板的支模方法,包括
步骤1、根据实际施工中构造柱的宽度准备相应长度的钢条1,钢条的长度比构造柱的宽度长15~20cm,钢条厚度选择5~7mm,钢条的宽度为6~8cm;
步骤2、在钢条两端打孔,两孔的间距根据模板加固时对拉螺杆穿孔的位置而确定,孔径大于对拉螺杆2的丝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975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