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D打印用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98848.0 | 申请日: | 201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480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何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成知识产权代理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4/20 | 分类号: | B29C64/20;B33Y30/00;F16M7/00;F16F15/02;F16F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 11410 | 代理人: | 郭志霄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打印 支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D打印用支架,包括3D打印机,所述3D打印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并且底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活动连接有外壳,并且连接杆的底端贯穿外壳并延伸至外壳的内部,所述连接杆延伸至外壳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板,并且活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动杆,本发明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该3D打印用支架,通过3D打印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利用稳定性的支架对3D打印机进行支撑,大大的提高了3D打印的稳定性,使用支架可以在打印的过程中保持整个机身的平稳,通过外壳内壁两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平稳性大大提高,对3D打印机的保护性也大大提高,提高了打印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3D打印用支架。
背景技术
3D打印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通常是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来实现的,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后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已经有使用这种技术打印而成的零部件,该技术在珠宝、鞋类、工业设计、建筑、工程和施工、汽车,航空航天、牙科和医疗产业、教育、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枪支以及其他领域都有所应用,3D打印技术出现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实际上是利用光固化和纸层叠等技术的最新快速成型装置,它与普通打印工作原理基本相同,打印机内装有液体或粉末等打印材料,与电脑连接后,通过电脑控制把打印材料一层层叠加起来,最终把计算机上的蓝图变成实物,这打印技术称为3D立体打印技术,支架是起支撑作用的构架,支架的应用极其广泛,工作生活中随处可以遇见,如照相机的三脚架,医学领域用到的心脏支架等。
3D打印技术日益成熟,在现代社会带来不小的影响,3D打印技术可以打印出很多立体的东西,给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一般的3D打印机都是直接放置在一个平台上,不够稳定,容易导致被打印物倾斜或者打印误差,大大影响了打印的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3D打印用支架,解决了3D打印机不稳定,影响打印效果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3D打印用支架,包括3D打印机,所述3D打印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并且底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活动连接有外壳,并且连接杆的底端贯穿外壳并延伸至外壳的内部,所述连接杆延伸至外壳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板,并且活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动杆,所述第一活动杆的底端活动连接有套壳,所述第一活动杆的底端贯穿套壳并延伸至套壳的内部,所述第一活动杆延伸至套壳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压板,并且套壳的底部贯穿有第二活动杆,所述第二活动杆延伸至套壳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压板。
优选的,所述外壳内壁两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并且固定杆远离外壳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并且第二活动杆延伸至套壳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板体。
优选的,所述板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板,并且滑板底部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滑杆,并且滑杆远离滑块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底块,所述底块的底部与外壳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壳内壁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活动块,并且活动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内壳,所述内壳的顶部贯穿有压块,并且压块的顶部与滑杆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内壳内壁的底部与压块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顶部开设有与连接杆相适配的通槽,并且外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成知识产权代理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华成知识产权代理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988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