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力用高效剪电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99111.0 | 申请日: | 201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903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知束贸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00 | 分类号: | H02G1/00;B65H54/74;B65H67/06;F16H3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泰铭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2 | 代理人: | 周成金 |
地址: | 325005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 高效 电缆 装置 | ||
1.一种电力用高效剪电缆装置,其结构包括箱体(1)、更换窗口(2)、高效剪电缆装置(3)、控制电箱(4)、延伸块(5)、第一矩形槽(6)、第一收集箱(7)、滑轨(8)、U型手把(9)、第二收集箱(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1)为长方体结构顶部设有更换窗口(2),所述更换窗口(2)镶嵌于箱体(1)顶端并铰链连接,所述高效剪电缆装置(3)装设于箱体(1)内部并活动连接,所述控制电箱(4)安装于箱体(1)左上部并与高效剪电缆装置(3)电连接,所述延伸块(5)设于箱体(1)左端面并固定连接形成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一矩形槽(6)嵌设于第一收集箱(7)前端且固定连接,所述滑轨(8)安装于延伸块(5)底部并与第一收集箱(7)滑动连接,所述U型手把(9)嵌设于第二收集箱(10)于表面;
所述高效剪电缆装置(3)包括动力源装置(30)、定位装置(31)、裁剪机构(32)、收集装置(33)、导向装置(34)、收卷机构(35)、传动装置(36),所述动力源装置(30)安装于箱体(1)左上端并与控制电箱(4)电连接,所述定位装置(31)设于动力源装置(30)、裁剪机构(32)之间并与收集装置(33)活动连接,所述裁剪机构(32)设于定位装置(31)两端并与动力源装置(30)齿轮连接,所述收集装置(33)分别安装于定位装置(31)左右两端并通过裁剪机构(32)、传动装置(36)铰链连接,所述导向装置(34)装设于箱体(1)内壁上并设于收集装置(33)下方两侧,所述收卷机构(35)设于收集装置(33)左下方并与传动装置(36)传动连接;
所述动力源装置(30)包括电机支架(3001)、反向电机(3002)、电机转轴(3003)、第一锥齿(3004)、第二锥齿(3005)、卷筒转动轴(3006)、电缆卷筒(3007)、固定轴承(3008)、限位槽(3009)、第三锥齿(3010)、凹槽板(3011)、导向孔(3012),所述电机支架(3001)左端焊接于箱体(1)内壁上并上部设有反向电机(3002),所述反向电机(3002)安装于电机支架(3001)上表面并与控制电箱(4)电连接,所述电机转轴(3003)设于反向电机(3002)右侧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锥齿(3004)焊接于电机转轴(3003)右端且与第二锥齿(3005)齿轮连接,所述第二锥齿(3005)连接卷筒转动轴(3006)于左侧且设于固定轴承(3008)外侧,所述卷筒转动轴(3006)贯穿电缆卷筒(3007)、固定轴承(3008)并通过第二锥齿(3005)转动连接,所述电缆卷筒(3007)套设于卷筒转动轴(3006)外部并转动连接且设于固定轴承(3008)中部,所述固定轴承(3008)连接箱体(1)于顶部并设于电缆卷筒(3007)两端且与卷筒转动轴(3006)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槽(3009)嵌设于箱体(1)顶端并与固定轴承(3008)右端移动连接,所述第三锥齿(3010)焊接于卷筒转动轴(3006)右侧并与定位装置(31)传动连接,所述凹槽板(3011)连接固定轴承(3008)于右下方并设于电缆卷筒(3007)底部,所述导向孔(3012)嵌设于凹槽板(3011)中部;
所述定位装置(31)包括U型架(3101)、U型槽(3102)、套环(3103)、刀槽(3104)、伸缩杆(3105),所述U型架(3101)焊接于套环(3103)前端并设于导向孔(3012)正下方,所述U型槽(3102)嵌设于U型架(3101)中部,所述套环(3103)套设于伸缩杆(3105)外部并与U型架(3101)固定连接,所述刀槽(3104)嵌设于伸缩杆(3105)上并设于U型架(3101)下方,所述伸缩杆(3105)连接箱体(1)于收集装置(33)上并铰链连接;所述裁剪机构(32)包括动力齿轮(3201)、齿轮连接杆(3202)、摆动板(3203)、铰链杆(3204)、推动杆(3205)、刀杆(3206)、第一套杆(3207)、切断刀片(3208)、连接转轴(3209)、T型限位框(3210)、刀片连接块(3211)、移动杆(3212)、转动轮(3213)、轮架(3214)、活动杆(3215)、限位扣(3216)、横向套轴承(3217),所述动力齿轮(3201)安装于箱体(1)右上方并与第三锥齿(3010)齿轮转动连接,所述齿轮连接杆(3202)连接动力齿轮(3201)与摆动板(3203)并通过动力齿轮(3201)与摆动板(3203)活动连接,所述摆动板(3203)通过齿轮连接杆(3202)与推动杆(3205)推动连接并与铰链杆(3204)铰链连接,所述铰链杆(3204)连接摆动板(3203)并右端与箱体(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3205)连接摆动板(3203)于刀杆(3206)右端并固定连接,所述刀杆(3206)套设于第一套杆(3207)内部并通过推动杆(3205)移动连接,所述第一套杆(3207)内侧焊接于箱体(1)内壁上并套设于刀杆(3206)外部,所述切断刀片(3208)焊接于刀杆(3206)左端并与刀槽(3104)相啮合,所述连接转轴(3209)通过横向套轴承(3217)固定于电机支架(3001)右侧并与第一锥齿(3004)转动连接,所述T型限位框(3210)内侧焊接于箱体(1)内壁上并套设于移动杆(3212)外部,所述刀片连接块(3211)焊接于移动杆(3212)右端并与切断刀片(3208)相吻合,所述移动杆(3212)设于连接转轴(3209)前端并通过活动杆(3215)与T型限位框(3210)活动连接,所述转动轮(3213)固定于轮架(3214)上方并与连接转轴(3209)转动连接,所述轮架(3214)焊接于连接转动轮(3213)于箱体(1)内壁上,所述活动杆(3215)连接轮架(3214)与移动杆(3212)并通过限位扣(3216)与移动杆(3212)推动连接,所述限位扣(3216)焊接于转动轮(3213)上表面并与活动杆(3215)限位连接且固定于活动杆(3215)中部,所述横向套轴承(3217)左端焊接于电机支架(3001)右端并套设于连接转轴(3209)外部且转动连接;
所述收集装置(33)包括第一活动杆(3301)、第二活动杆(3302)、铰链轴(3303)、右收集杆(3304)、第二矩形槽(3305)、拉伸弹簧(3306)、内滑轨(3307)、滑动块(3308)、第三活动杆(3309)、左收集杆(3310),所述第一活动杆(3301)连接动力齿轮(3201)并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杆(3302)连接第一活动杆(3301)与左收集杆(3310)后部并通过第一活动杆(3301)与左收集杆(3310)拉动连接,所述铰链轴(3303)贯穿右收集杆(3304)、左收集杆(3310)并连接于伸缩杆(3105)下部且铰链连接,所述右收集杆(3304)通过铰链轴(3303)安装于伸缩杆(3105)右端并通过拉伸弹簧(3306)活动连接,所述第二矩形槽(3305)镶嵌于右收集杆(3304)、左收集杆(3310)内部并固定连接,所述拉伸弹簧(3306)连接第三活动杆(3309)与右收集杆(3304)左侧与铰链轴(3303)拉动连接,所述内滑轨(3307)内侧焊接于箱体(1)内壁上并中部设有滑动块(3308),所述滑动块(3308)设于内滑轨(3307)中部并通过第三活动杆(3309)与内滑轨(3307)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活动杆(3309)通过传动装置(36)与滑动块(3308)推动连接,所述左收集杆(3310)等距分布于右收集杆(3304)左侧并通过第二活动杆(3302)与伸缩杆(3105)铰链连接;
所述导向装置(34)包括活动弹簧(3401)、摆动连接杆(3402)、活动圆销(3403)、摆动杆(3404),所述活动弹簧(3401)焊接于摆动杆(3404)右上方与箱体(1)内壁上,所述摆动连接杆(3402)连接摆动杆(3404)于箱体(1)内壁上并与摆动杆(3404)活动连接,所述活动圆销(3403)设于摆动连接杆(3402)、摆动杆(3404)之间并活动连接,所述摆动杆(3404)通过活动圆销(3403)与摆动连接杆(3402)活动连接且设于左端;
所述收卷机构(35)包括平滑收卷轴(3501)、倾斜推动块(3502)、第二套杆(3503)、倒L型固定杆(3504)、移动套块(3505)、套块连接杆(3506)、移动槽杆(3507)、第二推动杆(3508)、升降块(3509),所述平滑收卷轴(3501)设于传动装置(36)上部并支撑连接,所述倾斜推动块(3502)焊接于第二套杆(3503)底部并与倒L型固定杆(3504)同步活动且设于平滑收卷轴(3501)上部,所述第二套杆(3503)通过槽设于倒L型固定杆(3504)上并同步活动,所述倒L型固定杆(3504)焊接于移动套块(3505)顶端并通过移动套块(3505)移动连接,所述移动套块(3505)套设于平滑收卷轴(3501)外部且与平滑收卷轴(3501)转动连接,所述套块连接杆(3506)连接移动套块(3505)与移动槽杆(3507),所述移动槽杆(3507)设于第二推动杆(3508)与套块连接杆(3506)之间并通过第二推动杆(3508)与套块连接杆(3506)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杆(3508)焊接于升降块(3509)上并与移动槽杆(3507)相连接,所述升降块(3509)与传动装置(36)升降连接并设于右下方;
所述传动装置(36)包括第二齿轮连接杆(3601)、传动齿轮(3602)、传动皮带轮(3603)、传动皮带(3604)、第二传动齿轮(3605)、第二皮带轮(3606)、传动转轴(3607)、固定座(3608)、第四锥齿(3609),所述第二齿轮连接杆(3601)连接转动轮(3213)于传动齿轮(3602)上并转动连接,所述传动齿轮(3602)通过轴固定于箱体(1)内壁上并通过第二齿轮连接杆(3601)转动连接,所述传动皮带轮(3603)设于传动齿轮(3602)外侧并同步活动且与传动皮带(3604)相连接,所述传动皮带(3604)设于传动皮带轮(3603)与第二传动齿轮(3605)之间并皮带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齿轮(3605)连接第二皮带轮(3606)于内侧且与第二皮带轮(3606)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皮带轮(3606)通过第二皮带轮(3606)与传动皮带轮(3603)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转轴(3607)设于第二传动齿轮(3605)右侧并与第二传动齿轮(3605)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座(3608)设于传动转轴(3607)下方并设于箱体(1)底部并与传动转轴(3607)转动连接,所述第四锥齿(3609)焊接于传动转轴(3607)上方并与平滑收卷轴(3501)转动连接;
通过控制电箱控制并启动反向电机使反向电机带动电机转轴转动,第一锥齿与电机转轴同步转动并与第二锥齿齿轮连接,第二锥齿带动卷筒转动轴与第三锥齿同步转动,电缆卷筒套设于卷筒转动轴外部并转动,电缆通过导向孔贯穿U型槽并与伸缩杆底部相互垂直,当第三锥齿与动力齿轮转动连接时带动齿轮连接杆活动,由于齿轮连接杆与摆动板相连接活动时摆动板左右摆动,向右活动时推动左侧推动杆将刀杆向左推动使切断刀片穿过刀槽并裁断电缆与刀片连接块相连接,当第一锥齿转动时与连接转轴转动连接并带动转动轮转动,当转动轮转动时限位扣带动活动杆摆动并推动移动杆使右端刀片连接块与切断刀片相连接起到辅助剪断的效果,当电缆被剪断后反向电机反向转动使动力齿轮、转动轮反向转动使右收集杆、左收集杆不会碰撞,当动力齿轮带动第一活动杆、第二活动杆活动使与左收集杆相连接并带动左收集杆向右活动使左收集杆与伸缩杆通过条形槽呈相互垂直的状态并向右倾斜将电缆向右推动并落入右收集杆,第二矩形槽嵌设于右收集杆底部,掉落的电缆通过第二矩形槽掉出并与摆动杆向碰撞落入第二收集箱内方便工作人员取走,当转动轮向右转动时,传动齿轮通过第二齿轮连接杆与转动轮同步转动并带动第三活动杆与滑动块,当滑动块向左移动时拉伸弹簧拉动右收集杆向左摆动使右收集杆通过条形槽呈相互垂直的状态将电缆带入左收集杆并左侧摆动杆起到导向作用使电缆头与平滑收卷轴表面槽相连接由于转动将电缆收卷,当第二皮带轮通过传动皮带与传动皮带轮传动连接时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二皮带轮同步转动,第二传动齿轮与传动转轴转动连接并与升降块升降连接,当升降块上升到一定位置时停止,升降块带动第二推动杆向上移动,由于第二推动杆与移动槽杆相连接时向右推动移动槽杆,移动槽杆与套块连接杆相连接并套块连接杆向左移动并推动移动套块向左移动,倒L型固定杆焊接于移动套块顶端并带动第二套杆同步活动,第二套杆连接倾斜推动块向左推动将收卷好的电缆推向第一收集箱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知束贸易有限公司,未经温州知束贸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9911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GIS开关设备
- 下一篇:一种线盒安装点位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