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免烧保水陶粒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00337.8 | 申请日: | 2018-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50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雄;张宏生;贺新明;胡毅耕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清大同科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8/00 | 分类号: | C04B38/00;C04B28/00;C04B18/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国海智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89 | 代理人: | 王庆海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陶粒 造孔剂 保水 空腔 免烧 地聚物 可降解有机物 保水效果 保水性能 缓慢释放 使用寿命 原料制备 粉煤灰 混合料 激发剂 可重复 孔隙率 煤矸石 吸水率 粘结剂 缓释 降解 泡水 微孔 细砂 种植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免烧保水陶粒,该保水陶粒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30‑50wt%的地聚物,20‑40wt%的细砂,5‑40wt%的第一造孔剂,5‑15wt%的第二造孔剂,占第一造孔剂含量3‑25%的粘结剂;其中地聚物为粉煤灰、煤矸石加激发剂制成的混合料。本发明的免烧保水陶粒,采用可降解有机物为第一造孔剂,使得陶粒在使用过程中第一造孔剂逐步降解,在陶粒内部形成巨大的空腔,孔隙率为50‑70%;陶粒长时间泡水后,空腔内充满水,吸水率为30‑70%,水分可在较长时间内通过第二造孔剂得到的微孔缓慢释放,达到水分的缓释效果,从而提高陶粒的保水性能,将其用作种植陶粒时可为植物提供充足的水分;同时该保水陶粒的保水效果通过空腔实现,满足可重复利用的条件,有利于提高保水陶粒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粒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免烧保水陶粒。
背景技术
陶粒是陶质的颗粒,其外观特征大部分呈圆形或椭圆形球体,也有一些仿碎石陶粒呈不规则碎石状,陶粒形状因工艺不同而各异。它的表面是一层坚硬的外壳,这层外壳呈陶质或釉质,具有隔水保气作用,并且赋予陶粒较高的强度;陶粒内部呈蜂窝状多孔结构,主要是气体被包裹进壳内而形成。由于陶粒的上述特性,其具有轻质、高强、耐火性好、耐久性好等优良的性能。现有技术中,陶粒多为烧结型,制备过程中需要高温烧结、能耗巨大,因此目前关于免烧陶粒的制备处于不断研究过程中。公开号为CN106220011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园艺空心免烧陶粒的制备方法,以锯末、锯末朽化处理剂等为原料作为陶粒芯体,使得养护后陶粒壳体中部的锯末粉块腐烂形成中心空洞,可提高陶粒的蓄水能力。但该申请中制得的陶粒容重较低,不利于对植物的固定。因此,提供一种保水效果好、易于固定植物、可广泛应用的免烧保水陶粒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一项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保水效果好、易于固定植物、可广泛应用的免烧保水陶粒。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免烧保水陶粒,该保水陶粒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30-50wt%的地聚物,20-40wt%的细砂,5-40wt%的第一造孔剂,5-15wt%的第二造孔剂,占第一造孔剂含量3-25%的粘结剂;其中:地聚物为粉煤灰、煤矸石加激发剂制成的混合料。
进一步的,保水陶粒粒径为3-15mm,孔隙率为50-70%。
进一步的,细砂为石英砂,细砂的粒径小于0.425mm。优选的,细砂为海沙、河沙。
进一步的,第一造孔剂为可降解有机物。优选的,第一造孔剂为秸秆粉、稻壳粉。
进一步的,第二造孔剂为可降解生物质材料。优选的,第二造孔剂为缓释肥、控释肥。
进一步的,粘结剂为淀粉、CMC、PVA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的,该保水陶粒按以下步骤制备:
(1)将粉煤灰、煤矸石、激发剂、第二造孔剂按比例加入高速混料机中混合均匀得到地聚物混合料;
(2)将第一造孔剂、粘结剂混合后用挤出机挤出造粒、整形、固化,整形后的粒径大小为1-12mm;
(3)细砂粉碎过筛,与地聚物混合料混合均匀备用;
(4)将步骤(2)固化后的颗粒加入圆盘造粒机中,再按比例缓慢加入步骤(3)中的混合料,喷水造粒,筛分;
(5)将步骤(4)筛分后的颗粒养护成型,冷却得到保水陶粒。
进一步的,步骤(1)中高速混料机转速为1000-3000r/min。
进一步的,步骤(5)中养护成型温度为200-400℃,养护时间8-24h。
本发明的免烧保水陶粒,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清大同科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清大同科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003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