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四直角反射镜增光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00498.7 | 申请日: | 2018-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630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黄保坤;朱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海纳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7/02 | 分类号: | G02B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57 | 代理人: | 黄云铎 |
地址: | 518102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角 反射 增光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四直角反射镜增光程系统。所述四直角反射镜增光程系统包括:第一直角反射镜(1)、第二直角反射镜(2)、第三直角反射镜(3)以及第四直角反射镜(4),第一直角反射镜(1)和第二直角反射镜(2)构成内直角反射镜组,第三直角反射镜(3)以及第四直角反射镜(4)构成外直角反射镜组。本发明能够使光束在有限空间内反射上百次,大幅度增加光束与被作用物质的接触光程,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减小设备所需空间,促进光学设备小型化的发展以及检测设备精度的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四直角反射镜增光程系统。
背景技术
当光穿过物质的时候,位于物质吸收波长范围的光信号会衰减,根据光的波长和光强度的衰减程度,可以判断物质的成分和含量。
当使用光穿过浓度较低的透明样品,例如气体、溶液等的时候,由于绝大部分光源能量都透过透明样品,没有与透明样品发生相互作用而导致激发光源使用效率低下。在这个情况下必须增加光程才能增加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程度,观察到明显的光信号衰减。
而光程的增加则需要样品池长度的增加,或者通过反射镜的多次反射来增加光程,但是目前的增加光程的方法增加光程的效果有限,仅能增加数倍,最多二三十倍的光程,压缩空间的效果也有限,导致一些设备无法实现小型化或者检测精度无法得到大幅度提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希望提供一种进一步提高光程增加量的增光程系统,其能够使光束在有限空间内对目标光束反射上百次,大幅度增加光束与被作用物质的接触光程,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减小设备所需空间。从而在较小的立体空间范围内提高空间的使用效率,促进光学设备小型化的发展。
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一种四直角反射镜增光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四直角反射镜增光程系统包括:第一直角反射镜、第二直角反射镜、第三直角反射镜以及第四直角反射镜,第一直角反射镜和第二直角反射镜构成内直角反射镜组,第三直角反射镜以及第四直角反射镜构成外直角反射镜组,其中,所述内直角反射镜组的反射面彼此相对,所述外直角反射镜组中两个直角反射镜的反射面经所述内直角反射镜组反射后在光路上彼此相对,所述内直角反射镜组的两个反射镜在第一方向具有相对侧向偏移,所述外直角反射镜组的两个反射镜在第二方向具有相对侧向偏移。
优选地,所述内直角反射镜组的直角顶角线沿第二方向彼此平行,所述外直角反射镜组的直角顶角线沿第一方向彼此平行,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彼此垂直。
优选地,所述内直角反射镜组中两个直角反射镜的侧向偏移在内直角反射镜组两侧分别形成两个光路缺口,所述外直角反射镜组中的两个直角反射镜中的至少一个对向两个光路缺口中的一个,优选地,两个外直角反射镜的其中一个高于两个内直角反射镜,另一个低于内直角反射镜。
优选地,所述外直角反射镜组中的两个直角反射镜中分别对向两个光路缺口,优选地,所述外直角反射镜组中两个直角反射镜的偏移在外直角反射镜组两侧分别形成两个光路缺口,两个光路缺口分别用作四直角反射镜增光程系统的入光口和出光口。
优选地,所述内直角反射镜组中的1个直角反射镜的直角顶角线留出通光狭缝,外直角反射镜组的其中1个直角反射镜放置在留有通光狭缝的直角反射镜的反射面的背面,且反射面正对通光狭缝。
优选地,在内直角反射镜组的2个直角反射镜之间还设置有2个共焦光具组,共焦光具组的光轴与内直角反射镜组的直角顶角线垂直。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光谱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光谱测试系统包含所述的四直角反射镜增光程系统。
优选地,所述吸收光谱测试系统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近红外光谱仪以及红外吸收光谱系统。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散射激发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散射激发收集系统包含所述的四直角反射镜增光程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海纳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海纳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004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