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肝部CT配准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00582.9 | 申请日: | 201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92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薛新颖;胡飞;王方;潘磊;赵绍宏;吴重重;高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青燕祥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7/30 | 分类号: | G06T7/30;G06N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戈丰 |
地址: | 100043 北京市石景山区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关键点 标准空间 横断面图 冠状面 四面体 扫描空间 配准 拓展 集合 卷积神经网络 图像识别装置 准确度 已知点 构建 映射 覆盖 | ||
本发明提供了肝部CT配准方法和系统,包括获取肝部CT检查的横断面图和冠状面图;将横断面图和冠状面图输入训练好的卷积神经网络中得到横断面图和所述冠状面图上关键点的位置;对关键点进行关键点拓展以使拓展后的关键点构建的四面体覆盖全部肝部区域;根据前一次CT检查结果和后一次CT检查结果分别建立肝部标准空间和肝部扫描空间,并利用拓展后的关键点对肝部标准空间和肝部扫描空间进行三角剖分得到第一四面体集合和第二四面体集合;计算已知点坐标在肝部标准空间中的对应坐标,以将后一次CT检查结果映射到第一次CT检查结果中使两次CT检查的肝部重叠。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图像识别装置对CT图像进行处理准确度不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肝部CT配准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肝癌作为全球第一大癌症,发病率逐年提升。肝癌的生存率与首次确诊时所处的病程阶段高度相关,肝癌影像学诊断是发现早期肝癌的重要手段,目前智能医疗是推动我国卫生事业和健康产业发展、更好地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内容,智能医疗将辅助我们更加合理地配置医疗资源。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解决医疗便捷问题。因此将大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应用于早期肝癌影像诊断中,通过机器辅助医生,提高诊疗效率,缓解超负荷状态,降低漏诊及误诊,提升医生诊疗质量,不仅可以挽救无数患者的生命,而且对于缓解医疗资源和医患矛盾也有重大意义。
现有技术中,现有图像识别装置对CT图像进行处理准确度不高,难以将前一次CT检查结果与后一次CT检查结果有效映射,给医疗诊断造成麻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肝部CT配准方法和系统,解决了现有图像识别装置对CT图像进行处理准确度不高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肝部CT配准方法,包括:
通过CT扫描仪获取肝部CT检查的横断面图和冠状面图,其中,所述CT检查包括前一次CT检查结果和后一次CT检查结果;
将所述横断面图输入训练好的第一卷积神经网络中,将所述冠状面图输入训练好的第二卷积神经网络中,得到所述横断面图和所述冠状面图上肝部关键点的位置;
对所述横断面图和所述冠状面图的关键点进行关键点拓展,以使拓展后的关键点构建的四面体覆盖全部肝部区域;
根据所述前一次CT检查结果和所述后一次CT检查结果分别建立肝部标准空间和肝部扫描空间,并利用所述拓展后的关键点对所述肝部标准空间进行三角剖分得到第一四面体集合;
将所述第一四面体集合中的每个顶点更换为所述肝部扫描空间的对应顶点坐标,以得到所述肝部扫描空间进行三角剖分的第二四面体集合;
利用所述第一四面体集合、所述第二四面体集合和所述肝部扫描空间中的已知点坐标,计算所述已知点坐标在所述肝部标准空间中的对应坐标,以将所述后一次CT检查结果映射到所述前一次CT检查结果中使两次CT检查的肝部重叠。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在所述通过CT扫描仪获取肝部的横断面图和冠状面图之后,所述将所述横断面图输入训练好的第一卷积神经网络中,将所述冠状面图输入训练好的第二卷积神经网络中之前包括:
根据所述横断面图和所述冠状面图训练第一卷积神经网络和第二卷积神经网络。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根据所述横断面图和所述冠状面图训练第一卷积神经网络和第二卷积神经网络包括:
从已有的肝部的横断面图和冠状面图中选取基准图像,分别为横断面基准图像和冠状面基准图像;
获取所述基准图像中的肝部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青燕祥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青燕祥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005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