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MESH网络及其MESH设备安全配网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00692.5 | 申请日: | 2018-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663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齐曰霞;姜江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鑫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80 | 分类号: | H04W4/80;H04W12/03;H04W12/73;H04W12/02;H04W12/06;H04W24/02;H04W84/18 |
代理公司: | 上海信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9 | 代理人: | 周乃鑫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中国(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mesh 网络 及其 设备 安全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MESH网络的安全配网方法,该配网方法包含:每个待配网的MESH设备预先设定唯一的加密方式和密钥,并将该密钥及加密方式标识在相应MESH设备上;移动终端获取每个待配网的MESH设备的密钥和加密方式;移动终端分别将每个待配网的MESH设备的MESH网络配置信息通过相应的密钥和加密方式加密;移动终端分别发送加密的MESH网络配置信息给相应的MESH设备;MESH设备通过其唯一的密钥解密MESH网络配置信息,完成配网。本发明配网过程中的数据交换都是加密的,只有设备能对数据解密,保证了配网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配网技术,具体涉及一种MESH网络及其MESH设备安全配网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设备也越来越普及,尤其是智能家电。WIFI模块作为智能设备的一部分,对智能设备的远程控制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对智能设备首要要解决的就是配网问题。智能设备的首次配网,其实就是对里面WIFI模块的配网。这个过程简单来讲就是把WIFI模块初始化后,连到家里的无线路由器上。
目前流行的WIFI配网模式一般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是基于WIFI模块的SoftAP模式:让手机处于Station模式,然后手机去连接智能设备起的AP,二者组成局域网。然后手机会把需要连接的路由器的SSID及密码发送给智能设备,而后智能设备会主动去连接这个路由器,完成连接。
第二种是基于WIFI模块的Sniffer模式:让智能设备处于混杂模式下,监听网络中的所有报文。手机APP将SSID和密码编码到UDP报文中,通过广播或组播把报文发送出去,智能设备接收到UDP报文后会进行解码,得到正确的SSID和密码,然后主动连接该SSID对应的路由器,完成连接。
传统的一键配置(smartconfig)、SoftAP配网、蓝牙配网等方式,配网速度慢、安全性差,在面对同时给数百个智能设备配网的需求时,显得力不从心。其主要缺点如下:
1)用户体验差:基于SoftAP的方式可以保证配置成功,但是用户体验不友好。因为它要求手机先连接到SoftAP上,无论是手动的(iOS)还是自动的(Android),配置完成后再切换回来。在此期间,手机会中途断开原先所连着的路由器,失去与互联网的连接。
2)不安全,成功率低:智能配置虽然方便,但是在WiFi环境很复杂的情况下,还是有一定失败的概率。手机要把路由器的密码传送给WIFI模块,如果是明文的话,很容易被截取,从而给WIFI网络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3)速度慢:采用SoftAP和智能配置配网时,每个设备都需经过一一与云端交互,完成绑定等操作,配网时间通常需要10秒左右;而在智能设备高达数百个时,使用WIFI MESH技术只需要几十分钟就能完成对所有设备的配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MESH网络及其MESH设备安全配网方法,对MESH配网配置信息加密,避免配置信息被监听泄露,保障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MESH网络的安全配网方法,其特点是,该配网方法包含:
每个待配网的MESH设备预先设定唯一的加密方式和密钥,并将该密钥及加密方式标识在相应MESH设备上;
移动终端获取每个待配网的MESH设备的密钥和加密方式;
移动终端分别将每个待配网的MESH设备的MESH网络配置信息通过相应的密钥和加密方式加密;
移动终端分别发送加密的MESH网络配置信息给相应的MESH设备;
MESH设备通过其唯一的密钥解密MESH网络配置信息,完成配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鑫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乐鑫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006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