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长链非编码RNA及其在调控植物耐低温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02716.0 | 申请日: | 2018-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61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赵敏桂;张文浩;任立飞;杨晨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5/113 | 分类号: | C12N15/113;C12N15/11;C12N15/8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张立娜 |
地址: | 1000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长链非 编码 rna 及其 调控 植物 低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链非编码RNA及其在调控植物耐低温中的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长链非编码RNA,为如下任一:1)SEQ ID No.2所示RNA;2)将SEQ ID No.2所示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核苷酸残基的取代、缺失和/或添加且具相同功能的RNA;3)与1)或2)限定序列具99%、95%、90%、85%或80%以上同源性且具相同功能的RNA。本发明通过对Mt‑lncRNA86基因超表达株系与其野生型苜蓿R108进行比较研究,发现Mt‑lncRNA86超表达株系耐低温能力均高于野生型;表明Mt‑lncRNA86增强了植物耐低温胁迫的能力。本发明对于培育耐低温植物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基因工程领域,涉及一种长链非编码RNA及其在调控植物耐低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对真核细胞中非编码RNA及其基因的发掘和功能研究,有可能揭示一个由非编码RNA介导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式和表达调控网络,从不同于蛋白质编码基因的角度注释和阐明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深入阐明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非编码RNA是由基因组转录产生的一类不同于mRNA的遗传信息分子。本世纪初,以“人类基因组计划”为代表的研究工作揭示:编码蛋白质的基因约占人类基因组2%,而98%以上是功能未知的非蛋白质编码序列,其中可能蕴藏着数目巨大的非编码RNA基因。由于非编码RNA没有编码蛋白质的读码框架,在基因组中难以发现和鉴定。非编码RNA不仅广泛地存在于各种生物中,而且,随着生物复杂度的升高,基因组中的非编码序列的比例也相应增大,提示非编码RNA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根据表达特征,非编码RNA被分为持家非编码RNA和调控非编码RNA。调控非编码RNA仅在生物体的特定组织和发育阶段表达,或者对应激环境产生应答反应后特异表达,这种特异表达调控着各种生物过程。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指长度在200nt以上的调控非编码RNA,没有长的开放阅读框(ORF),不具备编码蛋白质的功能,但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有些lncRNA可以编码功能性寡肽。lncRNA的作用机制和生物学功能极其多样,通过影响其它RNA或蛋白质的稳定性来调节基因的表达,参与剂量补偿、基因组印记、X染色体失活等生物过程。哺乳动物中已发现了大量的lncRNA参与基因表达调控,在细胞周期调控、免疫监视和胚胎干细胞多能性等过程发挥作用。近期的研究证明,多种疾病与lncRNA的异常表达或突变相关。lncRNA的功能已经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对lncRNA功能的研究已经成为目前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热点和前沿。
豆科植物是重要的经济、能源和粮食作物。但是,大多数豆科栽培植物基因组大且结构复杂,缺乏有效的遗传转化体系,难以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和水稻(Oryza sativa)又不能满足豆科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研究的需要。一年生蒺藜苜蓿与大多数豆科植物遗传关系近,具有二倍纯合体、基因组小、生长周期短、易于人工繁殖和基因转化、已完成基因组测序等优点,使其成为豆科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模式植物。然而,近年来利用蒺藜苜蓿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生物固氮分子机理的研究,对苜蓿抗逆分子机理的研究非常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长链非编码RNA及其在调控植物耐低温中的应用。
第一方面,本发明要求保护一种长链非编码RNA。
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长链非编码RNA,可为如下任一:
(a1)SEQ ID No.2所示的RNA;
(a2)将SEQ ID No.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核苷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具有相同功能的RNA;
(a3)与(a1)或(a2)所限定的核苷酸序列具有99%以上、95%以上、90%以上、85%以上或者80%以上同源性且具有相同功能的RNA。
第二方面,本发明要求保护能够转录成所述长链非编码RNA的DNA。
进一步地,所述DNA可为如下中任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027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长链非编码RNA及其在调控植物耐低温中的应用
- 下一篇:改进的基因组编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