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抗震锚杆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03743.X | 申请日: | 2018-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605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6 |
发明(设计)人: | 杜怡韩;黄博;李胜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29/02 | 分类号: | E02D29/02;E02D5/76 |
代理公司: | 11403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红梅<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241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挡土板 抗震板 双向阻尼器 挡土墙体 锚杆挡土墙 连接组件 反滤层 装配式 抗震 承重墙 填充物 便于安装 夹角设置 间隔排布 抗震作用 施工效率 竖向排列 运输成本 角设置 体结构 预制壳 接缝 填充 外墙 吊装 背面 抵消 变形 施工 运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抗震锚杆挡土墙,包括挡土墙体与反滤层,反滤层设置在挡土墙体的背面,挡土墙体包括n个挡土板与(n‑1)个抗震板,挡土板与抗震板间隔排布,抗震板与挡土板之间安装有连接组件,挡土板与抗震板之间填充有接缝填充物,抗震板内设有若干个双向阻尼器,双向阻尼器沿竖向排列,且两两双向阻尼器之间呈夹角设置。本发明通过呈交角设置的双向阻尼器抵消不同方向的作用力,防止了承重墙身发生变形破坏,保持了挡土板的完整性,具有良好的抗震作用;挡土板与抗震板的外墙均采用预制壳体结构,利于运输和吊装,节省了运输成本,挡土板和抗震板通过连接组件相连接,结构简单,连接便捷,便于安装,提高了施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挡土墙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装配式抗震锚杆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锚杆挡土墙是由钢筋混凝土立柱、挡土板和锚杆联合组成的轻型支挡结构,锚杆与立柱连接,墙后土压力由挡土板传给立柱,立柱通过锚杆与岩土体之间的锚固力使墙体稳定。其结构轻,造价较低,适用于地基承载力较低的重要工程,但施工工艺较复杂,抗震性能较差,一旦遭遇较强地震灾害,在地震波的作用下,易导致立柱、挡土板产生贯通裂缝、整体垮塌,且难以修复,不仅影响锚杆挡土墙的正常使用和功能发挥,还会引起被支挡边坡变形失稳,影响人们正常生产生活,甚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发明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装配式抗震锚杆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装配式抗震锚杆挡土墙,包括挡土墙体与反滤层,反滤层设置在挡土墙体的背面,挡土墙体包括n个挡土板与(n-1)个抗震板,挡土板与抗震板间隔排布,抗震板与挡土板之间安装有连接组件,挡土板与抗震板之间填充有接缝填充物,抗震板内设有若干个双向阻尼器,双向阻尼器沿竖向排列,且两两双向阻尼器之间呈夹角设置,双向阻尼器用于抵消挡土板与抗震板之间不同方向的作用力。
挡土板包括承重外墙,承重外墙为一号预制壳体,承重外墙的中部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立柱,承重外墙的内部设有承重墙身,承重外墙的两侧还设置有侧向连接孔,承重外墙上设有若干个泄水孔,泄水孔贯穿承重墙身与承重外墙,且泄水孔的出口向下倾斜,立柱上设有若干根锚杆,锚杆沿竖向排布,且依次贯穿立柱、承重外墙与承重墙身并向外延伸。
锚杆为钢筋或钢绞线,锚杆向下倾斜,并与水平面成15°~20°夹角。
抗震板包括抗震外墙,抗震外墙为二号预制壳体,抗震外墙的两侧设有若干个抗震连接孔,抗震阻尼组件的两端由抗震连接孔向外伸出,抗震外墙与抗震阻尼组件之间填充有填充物。
装配式抗震锚杆挡土墙的施工方法,其施工步骤为:
步骤一、边坡开挖:清除岩面松动石块,整平墙背坡面,采用跳槽开挖,并设置临时支撑;
步骤二、施工放样:测量定线,并定出中心线,定出立柱的基线桩,准确定出挡土墙的位置和高程,测定出各个锚孔的位置;
步骤三、钻孔:根据施工图所规定的孔位、孔径、长度与倾斜度采用冲击钻或旋转钻钻孔,钻至要求的深度成孔后,将孔内壁及根部残留废土清除干净;
步骤四、固定锚杆:将锚杆顺直的插入钻孔,待锚杆安装完毕后,采用重力灌浆与压力灌浆相结合的方法灌桨,灌浆期间不得敲击、摇动锚杆;
步骤五、挡土墙体定位:将承重外墙与抗震外墙并列间隔放置定位,定位时,同时作反滤层和墙背回填,立柱与锚杆的位置相对应;
步骤六、墙体连接:将连接杆与万向接头的螺纹孔相连接,将万向接头另一端的螺栓安装在侧向连接孔内,并拧紧螺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037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