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膜构件和用于形成膜构件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05212.4 | 申请日: | 2018-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830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A·德厄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81C1/00 | 分类号: | B81C1/00;B81B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郑立柱;张鹏 |
地址: | 德国诺伊***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构件 用于 形成 方法 | ||
1.一种膜构件(100、200、600、700、800、900、1000),包括:
膜结构(110),所述膜结构包括导电膜层(111),其中所述导电膜层(111)具有悬置区域(112)和膜区域(113),其中所述导电膜层(111)的悬置区域(112)布置在绝缘层(120)上,并且其中所述绝缘层(120)布置在承载基体(130)上;以及
对电极结构(140),其中在所述对电极结构(140)和所述导电膜层(111)的膜区域(113)之间垂直地布置有空腔(150);
其中,所述导电膜层(111)的边缘(114)以在所述导电膜层(111)和所述对电极结构(140)之间的垂直距离一半以上为幅度横向突出超过所述绝缘层(120)的边缘(121),并且其中在所述导电膜层(111)的膜区域(113)偏移时而施加在所述膜结构(110)上的90%以上的力被所述导电膜层(111)吸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构件,其中所述对电极结构(140)包括具有绝缘结构(310)的空隙(220),并且其中所述绝缘结构(310)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所述对电极结构(140)的所述空隙(220)的壁部(221)的至少一部分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膜构件,其中所述绝缘结构(310)的第二部分从所述对电极结构(140)的导电对电极层(141)垂直延伸到所述空腔(150)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膜构件,其中所述绝缘结构(310)的材料和所述绝缘层(120)的材料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膜构件,其中所述空隙(220)将所述导电对电极层(141)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并且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彼此电绝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膜构件,其中所述导电对电极层(141)的所述第一部分与接触结构(250)连接,并且其中所述导电对电极层(141)的所述第二部分是电位自由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膜构件,其中所述承载基体(130)具有空隙(230),并且其中所述绝缘层(120)横向地包围所述空隙(230)。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膜构件,其中在所述导电膜层(111)的所述膜区域(113)的表面处布置有抗粘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膜构件,其中所述抗粘层是全氟癸基三氯硅烷(FDTS)层。
10.一种膜构件(300),包括:
膜结构(110),所述膜结构包括导电膜层(111),其中所述导电膜层(111)具有悬置区域(112)和膜区域(113),其中所述导电膜层(111)的悬置区域(112)布置在绝缘层(120)上,并且其中所述绝缘层(120)布置在承载基体(130)上;以及
对电极结构(140),其中所述对电极结构(140)包括空隙(220),并且其中在所述对电极结构(140)的导电对电极层(141)和所述导电膜层(111)的膜区域(113)之间垂直地布置有空腔(150);以及
所述对电极结构(140)的绝缘结构(310),其中所述绝缘结构(310)的第一部分布置在所述对电极结构(140)的所述空隙(220)的壁部(221)的至少一部分处,并且其中所述绝缘结构(310)的第二部分垂直延伸到所述空腔(150)中;
其中所述导电膜层(111)的边缘(114)以在所述导电膜层(111)和所述对电极结构(140)之间的垂直距离一半以上为幅度横向突出超过所述绝缘层(120)的边缘(1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0521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