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硅灰石的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05265.6 | 申请日: | 2018-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76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何东祥;郑钦;熊维湘;周波;彭望成;唐显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五岭硅灰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3/24 | 分类号: | C01B33/24;C01F11/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科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67 | 代理人: | 龚元元 |
地址: | 513438 广东省清远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硅灰石 方解石 高温煅烧 粗精矿 拣选 去除 矿物加工技术 低温干燥 高温处理 硅灰石粉 磨矿能耗 设备磨损 原料破碎 精矿 干法磨 氧化钙 大块 磨矿 杂石 煅烧 软化 加工 矿石 破碎 转化 | ||
本发明属于非金属矿物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硅灰石加工方法。其加工工艺包括破碎、拣选、煅烧、磨矿等工序,首先将大块原料破碎至合适的粒度,经过拣选分离大量的方解石及其他杂石,获得含少量方解石的硅灰石粗精矿,低温干燥后经高温煅烧去除方解石,将之转化成有益或无害组分氧化钙,获得硅灰石精矿,再经干法磨矿得到硅灰石粉产品。高温煅烧可以有效的去除硅灰石粗精矿中紧密连生的方解石,而且高温处理可以使矿石软化,降低硅灰石的硬度,从而达到降低磨矿能耗及设备磨损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非金属矿物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硅灰石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硅灰石是一种单链硅酸盐矿物,通常呈针状、片状、放射状或纤维状集合体,具有良好的介电性能、很高的白度、较高的耐热及耐候性能,广泛地应用于陶瓷、冶金、造纸、塑料、涂料等领域。自然界中纯硅灰石非常罕见,常伴生有石英、方解石、透辉石、石榴子石等矿物,需要经过选矿提纯才能获得纯度高、杂质少的硅灰石精矿,再通过磨矿作业加工成硅灰石粉等产品。
硅灰石的选矿工艺有手选、光电选、磁电选、浮选和联合选等,其中手选和光电选应用最广泛,而该两种工艺的分选粒度通常大于5mm,富集比较低,适用于提纯高品质、含杂少的硅灰石。低品位高钙硅灰石矿石结构复杂,硅灰石与方解石结合紧密,矿物嵌布关系复杂,硅灰石通常呈细脉嵌布于方解石基岩,破碎至5mm左右也很难达到很高的解离度,经手选或光电选所得到的硅灰石精矿产品往往会含有过多的方解石,影响精矿品质。此类矿石采用“细磨-浮选”工艺可以有效地去除方解石,但浮选是湿法工艺,环境污染较大,而且需要经过干燥才能得到硅灰石干粉,不适应于处理低品位高钙硅灰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品位高钙硅灰石加工方法,原料经破碎后拣选得到硅灰石粗精矿,再通过高温煅烧去除过多的方解石得到硅灰石精矿,硅灰石精矿投入磨机加工成硅灰石粉。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硅灰石加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硅灰石原料经过破碎、筛分,获得硅灰石原料碎块;
(2)通过人工拣选或光电选分选上述硅灰石原料碎块,分离出方解石以及其他杂石,获得硅灰石粗精矿;
(3)将上述硅灰石粗精矿在300℃以内的低温环境下烘干;
(4)将上述烘干的硅灰石粗精矿在900~1000℃的高温条件下煅烧0.5~2.0小时,获得硅灰石精矿;
(5)将上述硅灰石精矿投入磨机,通过磨矿加工成硅灰石粉。
优选地,所述硅灰石原料是指含硅灰石的重量百分数<50%、含方解石重量百分数>20%,硅灰石与方解石互相为嵌布关系的低品质高钙硅灰石原料。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硅灰石原料碎块的粒径小于150mm。
优选地,所述硅灰石粗精矿中方解石的重量百分比小于25%。
优选地,步骤(5)在干燥的环境下进行。
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经煅烧后的硅灰石精矿的粒径不大于30mm,或经再次破碎处理至粒径不大于30mm。
本发明的原理为:利用方解石与硅灰石的热稳定性差异,通过煅烧的方式将方解石从硅灰石中剔除,同时利用高温煅烧降低硅灰石的硬度,以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方解石的热稳定性差,通常在1000℃以内即发生热分解,转化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而硅灰石的热稳定性好,在该温度范围内变化不大,即通过高温煅烧可去除硅灰石精矿中过多的方解石。硅灰石的加工工艺中磨矿的能耗最高,矿石预热有利于降低磨矿能耗,同时高温煅烧能够降低矿石的硬度,硬度降低利于减轻磨矿设备的磨损,而方解石转化成氧化钙后,在很多领域都不会影响硅灰石的应用,甚至是有益组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五岭硅灰石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五岭硅灰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052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