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成供电装置和系统、供电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06101.5 | 申请日: | 2018-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80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高鹏;刘宝昌;李玉昇;王启凡;马雁序;周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9/06;H02J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李相雨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充电单元 电池组单元 管控单元 储能电池 供电装置 输出稳压 电池 充放电过程 供电 负载供电 管控 壳体 充电 体内 维护 | ||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成供电装置和系统、供电方法,集成供电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电池组单元、电池管控单元、电池充电单元和用于连接负载的输出稳压单元;所述电池管控单元、电池充电单元和输出稳压单元均连接至所述电池组单元;所述电池管控单元连接所述电池充电单元,且该电池管控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电池充电单元对所述电池组单元充电,或者,控制所述电池组单元经所述输出稳压单元向所述负载供电。本发明能够实现对储能电池的集中管控,有效提高了储能电池充放电过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减少了储能电池的维护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池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成供电装置和系统、供电方法。
背景技术
储能电池是保障电网中各设备不间断供电的重要设备之一,且能够应用于系统调峰、大型应急电源、可再生能源并入等大规模、大容量的应用场合,而由于储能电池属于化学能产品,是个“哑”设备,无法做到信息化手段进行主动管控,因此,作用于储能电池的管控装置已成为相关企业研发的重点。
目前,对储能电池进行管控的方式,通常为将管控装置与分散设置的储能电池进行连接,来实现对分散设置的储能电池进行自动管理,并控制储能电池放电或充电。
然而,现有对储能电池进行管控的方式虽然能够实现对电池的自动管控,但由于现有方式中储能电池分散布置、待管控的储能电池数量庞大和运行过程智能化程度低的现状,势必会造成储能电池的维护时间、金钱成本的大量增加以及储能电池供电过程的可靠性不足的问题,并阻碍分布式供电技术的无法进行大规模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成供电装置和系统、供电方法,能够实现对储能电池的集中管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成供电装置,所述集成供电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电池组单元、电池管控单元、电池充电单元和用于连接负载的输出稳压单元;
所述电池管控单元、电池充电单元和输出稳压单元均连接至所述电池组单元;
所述电池管控单元连接所述电池充电单元,且该电池管控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电池充电单元对所述电池组单元充电,或者,控制所述电池组单元经所述输出稳压单元向所述负载供电。
进一步地,所述集成供电装置还包括:超级电容阵列;
所述超级电容阵列分别与所述电池管控单元、电池充电单元和输出稳压单元连接,使得所述电池管控单元在所述电池组单元无法满足负载供电需求时,控制所述超级电容阵列经所述输出稳压单元为所述负载供电,以及,控制所述电池充电单元对所述超级电容阵列进行充电。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组单元包括:由多个单体电池连接而成的电池阵列,使得所述电池管控单元控制所述电池充电单元通过该电池阵列对任意数量的单体电池进行充电。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组单元还包括:用于检测各所述单体电池的运行状态的检测子单元;
所述检测子单元与所述电池管控单元连接,使得若所述电池管控单元经所述检测子单元获知任意数量的单体电池发生故障,则将发生故障的单体电池隔离出所述电池阵列,以及,若所述电池管控单元经所述检测子单元获知任意数量的单体电池的电压落后于截止电压值,则控制所述电池充电单元对该任意数量的单体电池进行充电。
进一步地,所述集成供电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通信单元,且该通信单元与控制中心通信;
所述通信单元分别连接所述电池组单元、电池管控单元、电池充电单元和输出稳压单元;
所述通信单元用于将所述电池组单元、电池管控单元、电池充电单元和输出稳压单元的运行状态发送至所述控制中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061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设备和馈电系统
- 下一篇:充电装置、充电控制装置、终端设备及充电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