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态透水混凝土净化能力分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06214.5 | 申请日: | 2018-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143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康爱红;董星海;徐雪玲;卢志萍;娄可可;曹元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5/04 | 分类号: | G01N5/04;G01N21/78;G01N21/31;G01N21/33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邹伟红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水混凝土 生态 净化能力 模拟雨水 样本 制备 分析 过滤 污染物去除效率 方法分析 浓度模拟 试剂制备 有效评价 沉积 试件 判定 雨水 场景 应用 | ||
1.生态透水混凝土净化能力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透水混凝土配方中掺加净化材料,成型、静置、拆模、养护后得到生态透水混凝土试件;
步骤2,取路面沉积土、Zn(NO3)2、Pb(NO3)2、NH4Cl、C6H12O6、KH2P4试剂和水混合后制备不同浓度的实验室模拟雨水;
步骤3,取步骤2不同浓度的实验室模拟雨水以某一特定的水流速度均匀通过生态透水混凝土试件,取过滤后模拟雨水样本;
步骤4,取步骤2某一特定浓度的实验室模拟雨水以不同的水流速度均匀通过生态透水混凝土试件,取过滤后所得模拟雨水样本;
步骤5,取步骤3和步骤4得到过滤后模拟雨水样本,分析其SS、COD、TN、TP以及NH3-N浓度,得到各污染物去除效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透水混凝土配方包括骨料、水、减水剂、增强剂;净化材料包括蛭石、珍珠岩、火山岩、硅藻土、陶粒、细砂、矿渣、沸石、电气石、粉煤灰、砾石、炉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生态透水混凝土试件成型过程如下:将骨料、水、减水剂、增强剂以及净化材料以3次搅拌法充分搅拌获得搅拌料;将搅拌料,分多层装料,每层装料后插捣多次,并保证间距、力度均匀一致,最后手工抹平,试件成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养护时,静置时间≥24h,养护环境为温度20±2℃,相对湿度95%RH以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取路面沉积土、Zn(NO3)2、Pb(NO3)2、NH4Cl、C6H12O6、KH2P4试剂置于30L水中,各试剂取用量分别为14.4525g、0.2677g、0.0206g、0.1900g、8.0235g、0.1656g的0.4~0.6倍、0.9~1.1倍、2.4~2.6倍以及4.8~5.2倍,制备4种不同浓度的实验室模拟雨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某一特定的水流速度v取值为40mL/s~55mL/s。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不同的水流速度v分别为40~55mL/s的1倍、2倍以及3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不同的水流速度v分别为55mL/s、110mL/s、165mL/s。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分别以重量法、重铬酸盐法、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钼酸铵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样本的SS、COD、TN、TP以及NH3-N浓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0621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