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量子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06802.9 | 申请日: | 2018-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990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李中波;彭立战;王银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德恒祥量子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黄国勇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肥料 量子 改善土壤结构 肥效 高效转化 工艺制备 固体原料 灌装封口 绿色环保 协同效应 液体原料 营养元素 作物吸收 拮抗作用 创新性 纯净水 络合剂 吸附剂 重量份 氨基酸 打码 易被 制备 检验 储存 回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量子肥料,由固体原料和液体原料按照下列重量份混合制成:生物藻15~25、生物糖5~15、氨基酸5~15、吸附剂10~20、络合剂1~10、纯净水30~50;本发明的生物量子肥料经过混合搅拌、初次检验、灌装封口、二次检验、打码包装等工艺制备而成,并以液态的形式储存,极易被作物吸收,本发明创新性的将多种成分组合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回避了肥料中各元素间的拮抗作用,促进了协同效应,所以肥效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具有促进营养元素的高效转化,改善土壤结构的作用,绿色环保,值得提倡,市场前景广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物肥料技术领域,涉及应用量子技术制作而成的生物肥料及其该生物肥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对国民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肥料是影响农业生产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是化学复合肥料,通过普通叶面的喷施,但这种方式所能提供的养分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农作物的全部需要,仅能作为根部吸收的补充,并且常含激素等物质,会对农产品的品质产生影响,对人体健康不利;另外,化学复合肥料的大量使用,导致了农业土壤的酸化板结、重金属残留、有机质缺乏、环境污染、农产品带毒的现象日趋严重。
为此人们开发出了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的气体肥料,虽然气体肥料能够加快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但气体肥料只能在大棚内使用,应用不便且成本高,无法大面积推广,满足不了现阶段农业生产的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进行针对性设计研发,进而提供一种生物量子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生物量子肥料,由固体原料和液体原料混合制成。所述的固体原料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生物藻15~25、生物糖5~15、氨基酸5~15、吸附剂10~20、络合剂1~10。
所述的液体原料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纯净水30~50。
更为具体的是:所述的固体原料优选的重量份为:生物藻20、生物糖10、氨基酸10、吸附剂15、络合剂5。
所述的液体原料优选的重量份为:纯净水40。
优选的是:所述的生物藻为微藻。
优选的是:所述的生物糖为酵母糖。
优选的是:所述的吸附剂为二氧化碳。
优选的是:所述的络合剂为氨三乙酸、乙二胺四乙酸、亚氨基二琥珀酸四钠中的任意一种。
微藻是一类在陆地、海洋分布广泛,获取容易,营养丰富、光合利用度高的自养植物,具有生长周期短、耐受性的生物基因特点,微藻细胞中含有蛋白质、脂类、藻多糖、β-胡萝卜素、多种无机元素(如Cu,Fe,Se,Mn,Zn)等高价值的营养成分和原料。细胞代谢产生的多糖、蛋白质、色素等,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本发明选用微藻从源头上有利于产品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推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品的价格,有利于产品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本发明将微藻组合其中,一是充分利用微藻本身所含高达70%的蛋白质及丰富的微量元素,作为营养供作物吸收转化,更重要的是能够充分发挥微藻的固化、环境保护功能,包括:1)可以固定大气中的氮,通过叶面为作物提供氮肥,同时减少空气中的氮颗粒(氮颗粒,氮的氧化物就是PM2.5组成的大量成分),有效减轻空气雾霾;2)微藻作用于农作物,可固定和去除土壤中有害重金属残留(如砷、铅镉等),化肥及化学农药残留以及难以降解的有机物,使之不再污染农作物产品,从而保证农产品的有机品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德恒祥量子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深圳市德恒祥量子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068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