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铁路声屏障检测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07349.3 | 申请日: | 2018-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326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戴鹏;杜馨瑜;方玥;王胜春;韩强;顾世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基础设施检测研究所;北京铁科英迈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02 | 分类号: | G01B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涛;贾磊 |
地址: | 10008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激光视觉传感器 距离数据 铁路声屏障 检测装置 处理器 预设 检测 处理器连接 报警信号 采集位置 预设距离 运行列车 自动检测 声屏障 位置点 高速铁路 采集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铁路声屏障检测装置及其工作方法。该铁路声屏障检测装置包括:处理器、以及分别与处理器连接并位于运行列车上的第一激光视觉传感器和第二激光视觉传感器;第一激光视觉传感器和第二激光视觉传感器间隔一预设距离;第一激光视觉传感器用于采集铁路声屏障的其中一位置点与第一激光视觉传感器之间的第一距离数据;第二激光视觉传感器用于采集位置点与第二激光视觉传感器之间的第二距离数据;处理器用于比较第一距离数据和第二距离数据的差与预设值的大小,当第一距离数据和第二距离数据的差大于预设值时,发出报警信号。本发明可以实现对高速铁路声屏障进行自动检测,提升检测效率和检测质量,节省检测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声屏障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铁路声屏障检测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中通常采用声屏障的方法降低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高铁声屏障作为室外建筑,长期受到自然环境如风雨等侵袭,其结构件可能生锈、腐蚀,橡胶条可能老化失效。同时,由于高铁声屏障距轨道中心较近,当高铁以高速通过时,瞬态脉动风载荷将对声屏障产生显著的影响,在脉动力长期高频的作业下,声屏障极易出现螺栓或连接件松动脱落、单元板拉开破损等现象。以京沪高速铁路为例,声屏障检查维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1)屏障立柱及声屏障板晃动;(2)重力砂浆存在砂浆挤碎、粉化掉块,及重力砂浆未灌满等问题;(3)底脚螺栓存在轴转、假螺栓、螺栓折断及脱落、锈蚀、缺失等问题;(4)声风屏障单元板存在拉开、前后窜动等问题。
因此,高速铁路声屏障主体部件连接结构松脱是可能危及行车安全的重要隐患之一。当松脱达到一定程度时,声屏障等部件可能被车辆通过时产生的强气流卷入撞击车体造成重大事故。
京沪、京津高速铁路声屏障的检查主要采用目测、望远镜、垂球、钢卷尺量测、检查锤敲击、扭力扳手、塞尺等人工方式进行,工作效率较低。声屏障外侧采用撬杠撬起后等方式进行检查维护,由于检查作业方法和手段的限制,对声屏障外侧的检查维护难度很大,工作强度也大,且工作效率很低。目前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
(1)因螺母松动引起的立柱晃动,对螺母用扭力扳手拧紧。螺栓丝坏的用板牙顺丝后拧紧。对无法顺丝或螺栓缺少,不能保证屏障安全的,螺栓轴转无法加固的,暂时拆除屏障。
(2)对重力砂浆粉化、掉块的,采取人工检查及时清理,剔除旧重力砂浆,塞填干硬砂浆或重新灌注重力砂浆。
(3)对屏障立柱焊缝生锈、焊筋高度不足、单元板窜动、屏障外倾等进行拆除。
(4)对螺栓松动、锈蚀、缺失,采用紧固、除锈、补齐等措施。
(5)在声屏障单元板损坏或达到使用年限时应及时更换。
现有检测手段主要依赖于在维修天窗点人工上线进行巡道检查,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
(1)消音板紧固结构局部松脱时,只有列车高速通过(300km/h)所产生的强气流才会引起人眼能感知到的摆动,因此人工以及低速车辆开行通过时的肉眼观察都很难发现具体问题,容易忽略潜在隐患。
(2)部分桥梁区段,紧固结构安装在屏障外侧,不具备直接对部分连接结构进行检查的条件,在静态条件下对于是否存在松脱隐患无法确认。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铁路声屏障检测装置及其工作方法,以提升检测效率和检测质量,节省检测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铁路声屏障检测装置,包括:
处理器、以及分别与处理器连接并位于运行列车上的第一激光视觉传感器和第二激光视觉传感器;
第一激光视觉传感器和第二激光视觉传感器间隔一预设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基础设施检测研究所;北京铁科英迈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基础设施检测研究所;北京铁科英迈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073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