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寒区岩石边坡的绿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08150.2 | 申请日: | 2018-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222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冯起;刘蔚;郭瑞;贾冰;李宝锋;席海洋;张成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22/00 | 分类号: | A01G22/00;A01C1/06;A01B79/02;A01G24/15;A01G24/28;A01G24/25;A01G24/20;A01G24/00;C09K17/14;C09K10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思博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6 | 代理人: | 范国锋;刘冬梅 |
地址: | 73000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岩石 绿化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寒区岩石边坡的绿化方法,属于生态修复领域,该方法包括对待绿化的岩石边坡进行整平处理后,测定待绿化的岩石边坡的坡度、植被覆盖量、岩石孔隙度和饱和含水量;以坡度、植被覆盖量、岩石孔隙度和饱和含水量为参数,获得待绿化岩石边坡的客土填加基数;对整平处理后的岩石边坡上设置锚杆,并在锚杆上固设土工网后,根据客土填加基数,将植生基质填到土工网表面;对经过处理之后的岩石边坡每隔10‑15天,以10‑40kg/m2的水量灌溉2‑3个月。本发明因地制宜,整个修复的过程更加精准,通过增加外加基质成团特性、保水性以及透气率等提高草籽的发芽率和存活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修复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寒区岩石边坡的绿化方法。
背景技术
边坡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之一,也是工程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在从事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岩石圈的表层进行了改造,其中,人类一些大型的工程活动,例如:露天采矿、道路修筑、水电建设等,在工程建设过程和完工后,往往会对岩体进行大量的挖掘,并形成一些临时性或永久性的岩质工程边坡。
近年来,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实施,我国形成大量的岩石边坡,尤其是在一些高寒地区,岩石边坡的生成速度逐渐递增;由此,岩石边坡的绿化问题也日趋严峻,因此,很多学者开始投身于边坡生态的研究中,致力于解决岩石边坡绿化的问题。目前最较为常见的做法是对经过初步处理后的岩石边坡飞播草种,通过草种的扎根繁殖进而实现边坡绿化效果。然而,该种方法,由于草种缺少相应地生长基质,很难实现定植,严重影响成活率,尤其是对于一些坡度较大,土质较少的边坡,该种方法的绿化效果非常差。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寒区岩石边坡的绿化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边坡绿化的过程中种子难以实现定植,进而造成边坡绿化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寒区岩石边坡的绿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待绿化的岩石边坡进行整平处理后,测定待绿化的岩石边坡的坡度、植被覆盖量、岩石孔隙度和饱和含水量;
2)、以坡度、植被覆盖量、岩石孔隙度和饱和含水量为参数,获得待绿化岩石边坡的客土填加基数;
客土填加基数=│n-w│*m/i;其中,n为岩石孔隙度,w为饱和含水量,m为植被覆盖量;i为坡度;
3)、对整平处理后的岩石边坡上设置锚杆,并在锚杆上固设土工网后,根据客土填加基数,将植生基质填到土工网表面;
其中,所述的植生基质主要由按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制成;
膨润土10-25份、腐叶土10-30份、椰糠8-12份、包膜草籽10-20份、粪肥5-8份、保水剂3-8份、团粒剂2-30份和微生物菌液2-4份;当客土填加基数大于1时,所述团粒剂的添加量为2-10份,当所述客土填加基数小于等于1时,所述团粒剂的添加量为11-3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081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