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全自动流水线作业的电力纺织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08420.X | 申请日: | 2018-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775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刘玉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智权之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B1/02 | 分类号: | D06B1/02;D06B2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216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阻 喷雾器 电容 全自动流水线 纺织设备 驱动模块 比较器 指示灯 连接开关控制器 信号输出端 信号输入端 电路设计 工作稳定 喷雾信号 接地 负极端 工作端 喷雾箱 输出端 正极端 | ||
1.一种实现全自动流水线作业的电力纺织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流水线平台(6)上部依次排列若干喷雾箱(3),每个喷雾箱(3)顶部开设蓄液口,蓄液口上部封盖密封盖(5),密封盖(5)轴向蚀刻螺纹,该蚀刻螺纹与蓄液口内壁的螺纹相配合,将密封盖拧紧,在喷雾箱(3)一侧设置若干出液导管(10),出液导管(10)一端连接在喷雾箱(3)侧壁,出液导管(10)另一端安装喷雾口(9),出液导管(10)穿过流水线平台(6)上部,将喷雾口(9)指向地面方向;
喷雾箱(3)为方形箱体,喷雾箱(3)顶部开设蓄液口,蓄液口上部封盖密封盖(5),密封盖(5)轴向蚀刻螺纹,该蚀刻螺纹与蓄液口内壁的螺纹相配合,将密封盖拧紧,在喷雾箱(3)一侧外部安装工作电机(4),工作电机(4)连接螺杆(12)一端,所述螺杆(12)外壁设置外螺纹与推进板(13)中孔内螺纹相配合,在工作电机(4)和螺杆(12)的连接端安装第一接近开关(11),在螺杆(12)另一端安装第二接近开关(14),在喷雾箱(3)另一侧设置若干出液导管(10),出液导管(10)一端连接在喷雾箱(3)侧壁,出液导管(10)另一端安装喷雾口(9);
喷雾箱(3)安装在流水线平台(6)上,流水线平台(6)左侧设置收集轴(16),在收集轴(16)和流水线平台(6)之间设置旋转轴(8),所述旋转轴(8)安装在第一固定杆(22)上,第一固定杆(22)横跨平台支撑架(21)两端,在第一固定杆(22)下部平行设置第二固定杆(17),在第二固定杆(17)为对称设置在流水线平台(6)两端,在第二固定杆(17)安装平整轴(18),丝线锭(30)输出布料丝线,旋转绕线电机(24)前部安装绕线器(25),旋转绕线电机(24)坐落在电机平台的导轨(28)上,旋转绕线电机(24)出线口的布料丝线连接织布工作台(23)的滑块(29)进线口位置;
第一喷雾器至第五喷雾器分别安装在每一个喷雾箱上,第一喷雾器工作端连接第一驱动模块信号输出端,第一驱动模块信号输入端连接开关控制器第一喷雾信号输出端,第二喷雾器工作端连接第二驱动模块信号输出端,第二驱动模块信号输入端连接开关控制器第二喷雾信号输出端,第三喷雾器工作端连接第三驱动模块信号输出端,第三驱动模块信号输入端连接开关控制器第三喷雾信号输出端,第四喷雾器工作端连接第四驱动模块信号输出端,第四驱动模块信号输入端连接开关控制器第四喷雾信号输出端,第五喷雾器工作端连接第五驱动模块信号输出端,第五驱动模块信号输入端连接开关控制器第五喷雾信号输出端;
开关控制器第一信号控制端连接第103电阻一端,第103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02电阻一端和接地,第102电阻另一端连接第101晶体管基极,第101晶体管集电极连接3.3V电源端,第101晶体管发射极分别连接第101电阻一端和控制开关第一信号输入端,第101电阻另一端连接第101电容一端,第101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02电阻一端和接地,控制开关信号输出端连接电磁阀工作端,开关控制器第二信号控制端连接第105电阻一端,第105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04电阻一端和接地,第104电阻另一端连接第102晶体管基极,第102晶体管集电极连接3.3V电源端,第102晶体管发射极分别连接第106电阻一端和控制开关第二信号输入端,第106电阻另一端连接第102电容一端,第102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04电阻一端和接地;通过双晶体管实现电压输入的异常切断,并且通过开关控制器对电磁阀进行通断,从而实现喷雾箱的雾化操作;
开关控制器第一反馈信号端分别连接第107电阻一端和驱动模块第一输入信号端,第107电阻另一端连接驱动模块工作电源端,开关控制器第二反馈信号端分别连接第108电阻一端和驱动模块第二输入信号端,第108电阻另一端连接驱动模块工作电源端,开关控制器第三反馈信号端分别连接第109电阻一端和驱动模块第三输入信号端,第109电阻另一端连接驱动模块工作电源端,开关控制器第四反馈信号端分别连接第110电阻一端和驱动模块第四输入信号端,第110电阻另一端连接驱动模块工作电源端,开关控制器第五反馈信号端分别连接第111电阻一端和驱动模块第五输入信号端,第111电阻另一端连接驱动模块工作电源端,通过驱动模块分别对五个喷雾器进行喷雾操作,开关控制器电源端连接第101二极管正极,第101二极管负极分别连接第112电阻一端和第103电容一端,第103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04电容一端和接地,第104电容另一端连接第101二极管负极,第112电阻另一端连接驱动模块工作电源端;
湿度传感器模块湿度数据发送端连接开关控制器湿度数据接收端;湿度传感器模块包括:第2电阻一端分别连接第三电阻一端和第一比较器正极端,第2电阻另一端接地,湿度传感器一端分别连接第1电阻一端和第1比较器负极端,第1电阻另一端接地,第1比较器输出端分别连接指示灯一端、第3电阻另一端和第6电阻一端,指示灯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电容一端和第5电阻一端,第1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第2电容一端、第2比较器负极端和第5电阻另一端,第2比较器正极端分别连接第4电阻一端和第7电阻一端,第4电阻另一端接地,第7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2比较器输出端和第8电阻一端,第8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9电阻一端和第3比较器正极端,第3比较器负极端分别连接第5电容一端和第11电阻一端,第11电阻另一端连接第6电阻另一端,第3比较器输出端连接第12电阻一端,第12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3电容一端和第4比较器负极端,第3电容另一端连接第10电阻一端,第10电阻另一端连接第9电阻另一端,第4比较器正极端分别连接第1二极管正极、第23电阻一端和第1电感一端,第4比较器输出端分别连接第13电阻一端、第14电阻一端和第1二极管负极,第1二极管负极还分别连接第23电阻一端和第18电阻一端,第14电阻另一端连接第5比较器负极端,第13电阻另一端连接5V电源端,第5比较器正极端连接第15电阻一端,第15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6电阻一端和接地,第16电阻另一端连接第6比较器负极端,第6比较器正极端分别连接第18电阻另一端和可调电阻一端,第1电感另一端连接第19电阻一端,第19电阻另一端连接可调电阻另一端,第6比较器输出端连接第20电阻一端,第5比较器输出端分别连接第4电容一端和第7比较器负极端,第4电容另一端连接第22电阻一端,第22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21电阻一端和第7比较器输出端,第21电阻另一端连接供电端,第20电阻另一端连接第7比较器正极端;
通过加湿控制电路进行加湿操作,所述加湿控制电路包括:市电端连接变压器输入端,变压器正极输出端连接整流桥第一端,整流桥第二端连接变压器负极输出端,变压器第三端连接第6电容一端,变压器第四端连接第24电阻一端和湿度传感器模块第一信号输入端,变压器第四端还连接第6电容另一端,湿度传感器模块第二信号输入端分别连接第26电阻一端和第2晶体管集电极,第26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2晶体管基极和第1晶体管集电极,第1晶体管基极连接第24电阻另一端和第25电阻一端,第25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6电容一端和第1晶体管发射极,第2晶体管发射极连接第27电阻一端,第27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28可变电阻一端和第1晶体管发射极,第28可变电阻一端还连接计时器第6端,计时器第5端连接第9电容一端,第9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第28可变电阻一端和第29电阻一端,第28可变电阻另一端连接第8电容一端,第8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计时器第7端和第32电阻一端,第32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7电容一端和计时器第8端,计时器第2端连接第30电阻一端,第30电阻另一端连接第3晶体管基极,第3晶体管集电极连接计时器第8端,第3晶体管发射极分别连接第2发光二极管正极和第31电阻一端,第2发光二极管负极连接第29电阻另一端,第31电阻另一端连接第10电容一端,第10电容另一端连接工作电机负极,工作电机正极连接市电正极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智权之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智权之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0842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产线自动化作业的远程实时监控喷洒设备
- 下一篇:一种布料加工用清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