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温强冲刷中和液pH在线测量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08776.3 | 申请日: | 2018-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628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唐清权;张振新;陈涛;吴海源;周志强;李伟夫;李红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南方碱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5/00 | 分类号: | G01N3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宋静娜;郝传鑫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冲刷 中和 ph 在线 测量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温强冲刷中和液pH在线测量装置,包括:测量取样筒、pH计、固定pH计的气动伸缩保护套、清洗控制装置;测量取样筒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口、测试孔、截止孔、排污口;pH计固定设置于气动伸缩保护套的推杆上;气动伸缩保护套设置于测试孔上,气动保护套与测量取样筒可拆卸式连接,气动保护套上设有洗水进水口、洗水出水口;洗水进水口通过水管连接清水,洗水进水口上设有洗水电磁阀,洗水出水口通过水管连接地沟;清洗控制装置包括DCS控制系统,DCS控制系统设有主控继电器、清洗继电器。本发明对高温强冲刷中和液实现在线测量,结构简单、自动清洗、操作方便、减少堵塞、在线测试时间长、运行稳定、测量结果精确,为环保排污提供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温强冲刷中和液pH在线测量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氨碱法纯碱生产过程中,需排放大量的废渣液(每生产1t纯碱约产生10m3的废渣液),若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需将废渣液送入中和塔内,与窑气(即浓度为37.5%的CO2气体)并流接触发生中和反应,使废渣液得到中和。中和后的废渣液(即中和液)经曲径混合槽、澄清桶的混合及沉降固液分离后,澄清液溢流进入清废液桶,经进一步处理后达标(即澄清液pH值6~9)排放。
若要实现达标排放,控制曲径混合槽出口中和液的pH值在6~9的范围内是至关重要的。在中和操作中,一般是通过调节进中和塔的窑气量来控制中和液的pH值。控制的好,就能最大限度节省窑气用量,以达到节能、降耗、环保的目的。该工序的工作效率如何,关系到纯碱制造的成本高低及三废能否达标排放,直接影响到整个公司的效益和发展前途。
因此,能否准确在线测量中和液的pH值是实现达标排放的关键。中和液在本质上是属于高温(正常时为67℃~72℃左右)强冲刷的混合液。现有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通过人工定时用pH试纸、便携式pH计或取样送到中心化验室用实验室pH计测量其pH值。
2.采用在线式pH计连续测量其pH值。对于中和液这种高温强冲刷的混合液,多采用国外进口的pH计来进行测量。
上述测量方法存在诸多弊端:
第1种方法属间歇式测量,操作反应滞后,要等到分析结果出来才能做出调整;其次是不能保证测量结果的精确度:试纸测量的精度较低,便携式测量和实验室分析结果受取样液的影响较大。故该种测量方法对工艺操作的指导作用有限,不能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
第2种方法属在线连续测量,在一定的时限内可保证测量结果的精确度,对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该方法也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
(1)测量取样方法只适合于低温、杂质少、冲刷强度弱的生产液体(如脱盐水、生产废水等),对像中和液这样的高温强冲刷液体不适合,如使用必然会出现取样测量装置严重堵塞的情况,无法满足长周期连续稳定运行的要求。
(2)无法保证pH计全自动清洗功能长周期连续稳定运行的要求。由于pH计的电化学特性,安装在反应容器中的传感器(电极)必须能从样品介质中定时取出来以进行维护(包括用清洗水清洗等)。但现有的pH计全自动清洗系统中的部件(如气、水电磁阀、控制线路板和控制芯片等)均采用进口部件,存在着价格昂贵、供货不及时的缺陷,严重影响pH计的连续稳定运行。
(3)无法保证pH复合玻璃电极的长周期连续稳定运行的要求。由于pH测量电极的活度寿命一般不会超过2周,连续使用超过2周,电极性能就会急剧下降甚至报废。所以电极每使用一段周期后必须进行再生,使其活度恢复到出厂值并可再次使用。现有采用的用稀盐酸溶液清洗电极十几秒的做法效果不佳。电极上的结垢层无法完全去除,导致电极再生后的使用效果较差,复现性和准确度都达不到pH值测量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南方碱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南方碱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087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