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标记白带及宫颈脱落细胞病原菌的荧光染色试剂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09042.7 | 申请日: | 2018-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446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何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诺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30 | 分类号: | G01N1/30;G01N21/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泰州市中国医***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病原菌 白带 宫颈脱落细胞 荧光染色 染色 阴道炎 特异性抗体 荧光增白剂 产品操作 化学酶法 结合蛋白 保湿剂 传统的 促溶剂 复染剂 宫颈炎 镜检法 阳性率 荧光素 直观 诊断 感染 观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标记白带及宫颈脱落细胞病原菌的荧光染色试剂,包括两种试剂A液和B液。A液包含水、盐、结合蛋白、特异性抗体、荧光增白剂、促溶剂、保湿剂以及背景复染剂。B液包含水、荧光素。本发明产品操作简单,只需两步操作即可完成染色;染色时间短,一分钟以内即可进行观察;相较于传统的镜检法,敏感性和阳性率更高;相较于干化学酶法,结果更直观、准确,同时能更好的解决混合型感染的情况。临床使用更加方便、快捷,大大提高阴道炎和宫颈炎的诊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诊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标记白带及宫颈脱落细胞病原菌的荧光染色试剂。
背景技术
阴道炎是目前临床在常见的由致病菌引起的妇科疾病,根据病原菌的种类不同,临床典型的分为以下三类:细菌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有鱼腥味,尤其性交后加重,可伴有轻度外阴瘙痒或灼热感。主要由阴道内乳杆菌减少、加德纳菌及厌氧菌等增加所致的内源性混合感染引起的。念珠菌性阴道炎表现为外阴红斑、水肿、白色膜状物。分泌物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渣样。80%~90%病原体为白色念珠菌。常见诱因包括妊娠、糖尿病、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生素。滴虫性阴道表现为炎阴道黏膜充血,散在出血斑点,“草莓样”宫颈后穹隆多量白带,呈灰黄色、黄白色稀薄液体或黄绿色脓性分泌物,常呈泡沫状。主要致病菌为阴道毛滴虫感染。
阴道分泌物病原菌检查的主要目的是诊断女性有无念珠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及细菌性阴道病。传统的阴道分泌物病原菌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直接镜检法、格兰染色法、分离培养法以及酶学检测方法。下面分别罗列传统的细菌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检测方法。
细菌性阴道炎:1.线索细胞检查 通过普通光学显微镜结合格兰染色,镜下见线索细胞可判定为细菌性阴道炎。线索细胞为脱落的阴道鳞状上皮细胞表面覆盖着许多球杆菌,使细胞呈斑点状、颗粒状外观,细胞边缘模糊不清呈锯齿状。 缺点:阳性率低,形态不典型容易造成漏诊,检验人员主观误差较大。2.唾液酸酶测定法 细菌性阴道病时出现的一些微生物可产生唾液酸酶,通过显色反应测定阴道分泌物中该酶的活性从而间接诊断BV。缺点:阴道分泌物取材后需立即检测,否则酶会失去活性;检测过程中多需要37℃孵育过程,操作过程略显繁琐,且酶学反应结果不直观,容易造成假阳性。
真菌性阴道炎:1.直接镜检法 直接涂片镜检是将所取标本直接置于玻片上,用染色或加10% KOH溶液,在光镜下检查。但是真菌与组织细胞之间的反差不大,鉴别真菌非常困难,还需要进一步培养鉴定。另外,直接镜检阴性也不能排除真菌感染的可能性。2.分离培养方法 从临床标本中对真菌进行培养,目的在于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真菌,以确定是否有真菌感染,特别是在直接镜检为阴性时。缺点:培养法虽然检测结果准确性高,但由于真菌生长缓慢,培养常需要数天甚至数周才有结果,常会延误患者病情。
滴虫性阴道炎:1.直接镜检法 将阴道分泌物拭子标本放入1ml生理盐水试管内,混匀后吸取一滴于载玻片,盖上盖玻片,显微镜下查找滴虫。缺点:标本取材后需要立即检测,否则时间过长滴虫容易死亡而不易观察;对检验人员有一定的技术要求,有较大的主观误差。2.抗原检测法 检测阴道分泌物中是否存在阴道毛滴虫抗原来判断是否有阴道毛滴虫。阴道毛滴虫抗原检测试剂,其原理为免疫层析法,敏感性高,但结果不直观,存在一定的假阳性。
阴道病原菌联合检测:通过测定阴道分泌物和宫颈脱落细胞的多种生化或酶学指标,包括pH值、过氧化氢酶,白细胞脂酶,唾液酸苷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通过这些酶学指标综合判断患者的微生物感染情况。缺点是有些指标的判断价值有待进一步论证,有的指标没有明确的科学依据,临床的实际使用结果也不理想。尤其对于混合型感染情况的判断,存在很大的误差。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诺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诺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090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