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蜂窝式楔形土壤重金属去除装置及微生物修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10205.3 | 申请日: | 2018-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218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魏自民;朱龙吉;贾立明;席北斗;赵越;张多英;段颖;刘元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9C1/10 | 分类号: | B09C1/1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文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10 | 代理人: | 何强 |
地址: | 15003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蜂窝 楔形 土壤 重金属 去除 装置 微生物 修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蜂窝式楔形土壤重金属去除装置及微生物修复方法,以解决现有治理重金属污染的方法常存在操作流程繁琐,治理费用高,而且易引起土壤肥力降低的问题。装置:包括楔形外框(1)和吸附层框架(2),所述楔形外框(1)为楔形结构,吸附层框架(2)嵌装在楔形外框(1)内部,吸附层框架(2)为蜂窝状结构。方法:一、将填料填入蜂窝状填料孔(2‑1)内,再将营养物质滴入填料中,将装有营养物质的吸附层框架(2)装入楔形外框(1)中;二、向待修复土壤中接种重金属吸附菌,然后将填充有营养物质的装置插入土壤中;三、取出楔形外框(1)中的两个矩形夹板(1‑3),使土壤与蜂窝状填料孔(2‑1)端面完全接触;四、待蜂窝状填料孔(2‑1)内的营养物质耗尽时即完成土壤微生物修复。本发明用于去除土壤中重金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染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蜂窝式楔形土壤重金属去除装置及微生物修 复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壤中重金属污染问题日趋严峻。一般来说,引 起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元素主要包括铜、锌、铬、铅、汞、镉、镊等7种元素。土壤中的重 金属在自然条件下不易被降解,会通过地表径流等途径扩散到其他环境中,还能通过多种 途径进入食物链累积放大,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重金属污染治理问题将成为21世纪环境科 研工作者的一项重大挑战。
目前,全球治理重金属污染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治理方法、工程治理方法、生物治理 方法和农业治理方法。然而,以上治理方法将重金属钝化或者吸附后无法彻底从土壤中移 除重金属,或者即便可以移除但是工程量巨大。例如:在工程治理中,常采用热处理、电解等方法使重金属发生迁移,然后将其收集。该方法虽然去除效果明显,但是操作流程繁琐,治理费用较高而且易引起土壤肥力降低。因此,急需一种能够将被吸附或钝化的重金属从土壤中有效去除,同时操作简单,造价低的重金属去除装置及修复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蜂窝式楔形土壤重金属去除装置及微生物修复方法,目的是解决现 有治理重金属污染的方法常采用热处理、电解等方法使重金属发生迁移,然后将其收集。 该方法操作流程繁琐,治理费用高,而且易引起土壤肥力降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种蜂窝式楔形土壤重金属去除装置,其组成包括楔形外框(1)和吸附层 框架(2),所述楔形外框(1)为楔形结构,所述吸附层框架(2)嵌装在楔形外框(1) 内部,所述吸附层框架(2)为蜂窝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楔形外框(1)包括楔形框架(1-1)、两个角夹板(1-2)、两个矩形 夹板(1-3)和四个导轨(1-4),四个导轨(1-4)分别安装在楔形框架(1-1)内部的四 个内角处,两个角夹板(1-2)分别设置在楔形框架(1-1)的两侧面,两个矩形夹板(1-3) 分别设置在楔形框架(1-1)的前后面,角夹板(1-2)与楔形框架(1-1)固定连接,矩 形夹板(1-3)设置在导轨(1-4)中且与导轨(1-4)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矩形夹板(1-3)的厚度为1mm~2mm。
进一步的,所述吸附层框架(2)由不锈钢框架及数个蜂窝状填料孔(2-1)制成,不锈钢框架上设有数个蜂窝状填料孔(2-1)。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两个挂钩(3),所述角夹板(1-2)的上端设有凹槽(1-2-1), 每个凹槽(1-2-1)中挂有一个挂钩(3)。
进一步的,所述楔形框架(1-1)为不锈钢架。
进一步的,所述吸附层框架(2)为不锈钢架。
本发明的一种微生物修复方法,所述方法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
步骤一、抽出矩形夹板(1-3),取出吸附层框架(2),将填料填入蜂窝状填料孔(2-1) 内,再将营养物质滴入填料中,将装有营养物质的吸附层框架(2)装入楔形外框(1)中,插入矩形夹板(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农业大学,未经东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102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