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江湖泊水生植被恢复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11638.0 | 申请日: | 2018-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77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袁素强;周忠泽;林志;周立志;张金羽;商乃萱;孟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2/00 | 分类号: | A01G22/00;A01G33/00;A01K6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赵镇勇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栽培 水生植被恢复 马来眼子菜 湖泊 苦草 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栽培 草食性鱼类 地下根状茎 生物多样性 底栖动物 人工栽培 时间选择 种苗生长 实生苗 草鱼 盖度 湖滩 种苗 生态系统 工作量 发芽 放养 鱼类 恢复 水位 改良 稳固 物种 扩散 水质 投放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江湖泊水生植被恢复栽培方法,选取马来眼子菜、聚草、莲、萍蓬草、菰、刺苦草和黑藻中的任一种或多种作为所栽培的水生植物工具物种;水生植物栽培的最佳时间选择4月上旬至中旬;控制的最佳栽培水位为10cm~50cm;马来眼子菜、聚草、萍蓬草、菰、刺苦草和黑藻采用实生苗,莲采用地下根状茎和种子;为利于种子发芽及种苗生长扩散,对湖滩类型的恢复区在枯水期进行机耕;投放鲢和鳙,改良水质,禁止放养草食性鱼类如草鱼以及以底栖动物为食物的鱼类。不仅减少种苗的浪费,也减少人工栽培工作量,达到所需盖度的恢复方法,以增加湖泊的生物多样性,使得生态系统更加稳固,不易被破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浅水湖泊水生植被生态恢复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通江湖泊水生植被恢复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湖泊渔业“过度放牧”,特别是围网养殖造成通江湖泊的水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沉水植物几乎消失,生态系统生产力退化问题凸显。维持安徽通江湖泊湿地结构的完整性、功能的稳定性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有效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水生植被栽培方法是目前应用较为重要的水生生态系统恢复技术,有利于维持恢复通江湖泊湿地的功能及其所依赖的关键生态工程,其优势十分的明显。
安徽省典型通江湖泊是我国东部沿海鱼类回游和繁殖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国际上越冬候鸟栖息地。2003年以来,由于湖泊鱼类资源的过度养殖,造成水生植被退化严重,特别是沉水植物资源枯竭,难以维持湖泊生物多样性,因此,恢复水生植被是维系湖泊生态功能的前提条件。通江湖泊的自然水文过程是头年10月份至第二年4月份是枯水期,5月份至10月份是丰水期,自然湖泊的沉水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与水文过程是一致的,即4月份枯水期水位低,沉水植物开始萌发生长,随着水位的逐渐提高,沉水植物能够逐渐生长,最终在丰水期沉水植物长到最高。恢复水生植被取决于物种选择和人工栽培的规格。最适的栽培规格既能减少种苗数量,减少人工栽培工作量,也能达到植被恢复最大盖度。然而目前浅水湖泊水生植被恢复技术并不成熟,也并没有固定的模式。针对不同的湖泊的情况和想达到的结果所使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江湖泊水生植被恢复栽培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通江湖泊水生植被恢复栽培方法,包括步骤:
A、栽培物种选择:选取马来眼子菜、聚草、莲、萍蓬草、菰、刺苦草和黑藻中的任一种或多种作为本发明所栽培的水生植物工具物种;
B、栽培的时间:水生植物栽培的最佳时间选择4月上旬至中旬;
C、栽培前水位控制:控制的最佳栽培水位为10cm~50cm;
D、繁殖体的选取:
马来眼子菜、聚草、萍蓬草、菰、刺苦草和黑藻采用实生苗,莲采用地下根状茎和种子;
E、栽培前恢复区的准备:
翻耕:为利于种子发芽及种苗生长扩散,对湖滩类型的恢复区在枯水期进行机耕;
鱼苗投放控制:投放鲢和鳙,改良水质;
F、栽培规格:
马来眼子菜株距×行距=5m×5m、聚草株距×行距=4m×4m、萍蓬草株距×行距=3m×3m、菰株距×行距=3m×3m、刺苦草株距×行距=3m×3m、黑藻株距×行距=3m×3m;
莲根状茎株距×行距=5m×5m;
莲种子种植每亩50至60颗种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大学,未经安徽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116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