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Zn原位掺杂的P型六方氮化硼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12003.2 | 申请日: | 2018-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304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占国;王鑫;侯丽新;刘秀环;全海燕;王帅;高延军;贾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14/35 | 分类号: | C23C14/35;C23C14/06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刘世纯;王恩远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膜 原位掺杂 制备 六方氮化硼薄膜 衬底 高纯 半导体材料 薄膜生长过程 半导体掺杂 双靶共溅射 磁控溅射 溅射功率 射频磁控 无毒无害 原位退火 杂质激活 电阻率 气保护 生长 靶距 掺入 点位 放入 冷却 清洗 掺杂 室内 占据 | ||
一种Zn原位掺杂的P型六方氮化硼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半导体材料制备和半导体掺杂技术领域。其是将高纯的hBN靶、高纯Zn靶和清洗后的衬底放入磁控溅射生长室内,采用射频磁控双靶共溅射技术,在hBN薄膜生长过程中原位掺入Zn杂质,生长结束后,在N2气氛下对薄膜进行原位退火,并在N2气保护下冷却至室温,从而在衬底上得到Zn原位掺杂的P型hBN薄膜。本发明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安全可靠,无毒无害;可以通过调节Zn靶的靶距和溅射功率来控制掺杂浓度;Zn在hBN薄膜中易于占据B原子的格点位,作为替位式杂质具有较低的形成能和较小的杂质激活能,因而能够获得电阻率较低的Zn掺杂P型hBN薄膜,且性能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材料制备和半导体掺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Zn原位掺杂的P型六方氮化硼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六方氮化硼(hBN)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属于类石墨结构,是BN多种同素异构体中最稳定的一种结构。hBN的禁带宽度约为6.0eV,本征吸收限约为210nm,在吸收边附近的吸收系数高达105cm-1,有很高的热导率和介电强度,有极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因而在深紫外光电器件和高温、大功率电子器件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为了实现hBN在器件方面的应用,制备出高质量hBN薄膜、并对hBN薄膜进行可控掺杂是必由之路。众所周知,由于存在杂质补偿效应以及杂质电离能较大等问题,对宽禁带半导体实现高效掺杂一直是技术难题。例如,目前,限制AlGaN系列III族氮化物器件发展的主要障碍是难于获得高空穴浓度的P型材料。因而,研究hBN薄膜的高效P型掺杂技术是非常有意义的。对hBN而言,常用的P型掺杂剂为Be、Mg等II族元素,主要的掺杂手段是离子注入方法。利用这种方法虽然能很好的控制掺杂深度和掺杂剂量,但缺点是容易造成晶格损伤、杂质分布不均匀、并且工艺过程复杂,造价昂贵。如果在hBN薄膜制备过程中,利用原位掺杂的方法实现对hBN薄膜的可控掺杂,则可以大大提高掺杂效率,降低掺杂成本。虽然Be和Mg等杂质在hBN中有较低的电离能,但是,Be及其化合物有剧毒,Mg是非常活泼的化学元素,容易在原位掺杂过程中发生剧烈的化合反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廉、安全、有效的一种Zn原位掺杂的P型hBN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具体使用的P型掺杂剂为Zn,采用射频磁控双靶共溅射技术。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Zn原位掺杂的P型hBN薄膜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1)将高纯(纯度99.9%以上)的hBN靶、高纯(纯度99.999%以上)Zn靶和清洗后的衬底(硅、石英或蓝宝石)依次放入磁控溅射生长室内,hBN靶材与衬底之间距离为4~6cm,Zn靶与衬底之间的距离为4~6cm;
(2)生长室真空度抽至1×10-4~5×10-4Pa,衬底加热升温至400~500℃;通入高纯(纯度99.999%以上)Ar气和N2气,N2和Ar气的流量比为1:1,总流量为80~120sccm,控制生长室内压强为0.8~1Pa,用挡板遮挡在衬底与靶材之间;
(3)hBN靶和Zn靶分别与射频电源连接,两个射频电源的频率均为13.56MHz,最大输出功率均为600W;首先开启连接hBN靶材的射频电源,调节电压和耦合旋钮使得N2和Ar气电离产生辉光,hBN靶材的溅射功率为300~400W;然后打开连接Zn靶的射频电源,调节电压和耦合旋钮使得Zn靶表面出现辉光,Zn靶的溅射功率为100~200W;预溅射20~30min后,打开遮挡衬底的挡板,开始在衬底上沉积Zn掺杂的hBN薄膜,沉积时间为30~180min,在衬底上得到的薄膜厚度约为100~30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120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