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沉积物测定大气沉降重金属通量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12041.8 | 申请日: | 2018-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186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杨茜;曲克明;朱建新;江涛;张艳;周明莹;崔鸿武;杨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孙营营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沉积物 测定 大气 沉降 重金属 通量 装置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利用沉积物测定大气沉降重金属通量的装置,包括:海水储存装置、水泵和若干个一字排开的沉积柱,所述海水储存装置用于放置海水,所述沉积柱竖直放置,所述沉积柱上端为敞口,所述沉积柱下端连接可拆卸的底盖进行封堵,所述沉积柱中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沉积相、海水相和空气相,所述沉积柱的海水相之间依次连通,排列位于第一位的沉积柱和最后一位的沉积柱均与海水储存装置连通,水泵驱动水流循环。本发明能够有效的摒除重金属背景值、沉积类型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扰动,使测定结果能够直观反应沉积物中每月保存的来自于大气沉降的重金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沉积物测定大气沉降重金属通量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空气污染已经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环境问题。大气污染对生态和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来自于暴露于大气中的化学污染,在空气污染的各个污染中,重金属是最重要的种类,因为他们具有生物积累性,对活体的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在北方,由燃煤供热等带来的大气中的重金属通量的变化特征在近来已经引起了特殊的重视,每年沉降到海洋中并进一步保存于沉积物中的重金属的含量高达数吨,然而这些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沉降通量往往无法准确测量。
目前,在我国有选用高山湖下的沉积物进行重金属测量的研究,高山湖由于远离人口稠密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小,未受到径流污染,比较能够接近实际大气沉降中的重金属通量。然而其重金属沉积背景值判定并不准确,且没考虑沉积物沉积类型的变化,没有完全摒除人类活动的扰动,以上研究可能使判定数值过高。
另外,也可以直接用仪器测定大气中重金属通量,但其没考虑大气流动对重金属的带动作用,无法直接判定重金属在地方或者海洋的沉降通量。
为了能够在人口稠密的不具有高山湖自然环境特征的地区,准确测定大气沉降的重金属通量,需要研发一种利用沉积物测定大气沉降重金属通量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利用沉积物测定大气沉降重金属通量的装置。
一种利用沉积物测定大气沉降重金属通量的装置,包括:海水储存装置、水泵和若干个一字排开的沉积柱,所述海水储存装置用于放置海水;所述水泵设置于海水储存装置和沉积柱之间的管路上;所述沉积柱竖直放置,所述沉积柱上端为敞口,所述沉积柱下端连接可拆卸的底盖进行封堵,所述沉积柱中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沉积相、海水相和空气相,所述沉积柱的海水相之间依次连通,排列位于第一位的沉积柱和最后一位的沉积柱均与海水储存装置连通。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沉积相为粒径0.001~0.004mm的粘土。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沉积相的高度为30~40cm。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沉积柱高度为1m,所述海水相高度为30cm。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沉积柱为12个。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沉积柱的连通位置位于海水相的中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沉积相和海水相中的重金属通量可以提前测定,因此能够有效的摒除重金属背景值;选用沉积相为粒径0.001~0.004mm的粘土,能够避免沉积类型的变化给重金属通量产生的扰动;选用室内实验的手段能够有效隔绝来自污水径流和人类活动带来的水体当中的重金属的干扰,准确测定大气沉降的重金属通量。
(2)用沉积物隔海水的方法能够最大限度的隔绝大气流动和外部环境的扰动,很好的保护沉积物,使测定结果能够准确的反应本区域来自大气沉降的重金属的真实数值。将本发明测定的结果与陆架海中的沉积柱的测定的结果相互结合能够直接剥离大气沉降的扰动,获得河流入海的重金属污染物质的数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120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