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完井作业用射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14743.X | 申请日: | 2018-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180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戴文潮;赵晨熙;程光明;邹传元;朱和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3/114 | 分类号: | E21B43/114;E21B43/119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华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1 | 代理人: | 刘华联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作业 用射孔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完井作业用射孔装置,包括壳体及喷嘴组件,所述喷嘴组件的一端设于所述壳体内,另一端伸出所述壳体,所述喷嘴组件包括多个依次套设的喷射软管,以及设于喷射软管喷射端的组合喷头,所述组合喷头包括与喷射软管一一对应连接的多个分体块,相邻所述喷射软管通过设于分体块之间的剪钉限位;相邻所述喷射软管之间设有在内侧管伸出至外侧管末端时与外侧管限位配合的限位组件。本发明具有增加储层泄油面积、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井下完井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完井作业用射孔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石油开采中,打通油流通道是一项重要工艺。现有的打通油流通道的方式为采用聚能弹射孔,采用该射孔方式对储层产生的压实带污染无法克服,且大幅降低了储层有效渗透率,对原油生产极为不利。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的方式是采用高压水射流射孔的方式,其能产生一定长度的孔道。但孔道沟通范围仍远远不够,其喷射破岩效果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增加储层泄油面积、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的完井作业用射孔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完井作业用射孔装置,包括壳体及喷嘴组件,所述喷嘴组件的一端设于所述壳体内,另一端伸出所述壳体,所述喷嘴组件包括多个依次套设的喷射软管,以及设于喷射软管喷射端的组合喷头,所述组合喷头包括与喷射软管一一对应连接的多个分体块,相邻所述喷射软管通过设于分体块之间的剪钉限位;相邻所述喷射软管之间设有在内侧管伸出至外侧管末端时与外侧管限位配合的限位组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限位外侧喷射软管的剪钉的强度小于限位内侧喷射软管的剪钉的强度。
限位同一喷射软管的剪钉至少为两个,多个剪钉沿喷射软管的周向均匀设置。
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设于喷射软管前端外侧的限位环,以及设于喷射软管末端内侧的配合环,所述内侧管伸出至外侧管末端时,所述限位环与配合环限位配合。
所述组合喷头上设有与喷射软管内腔连通的主射流通道及分射流通道;位于最外侧喷射软管内的各喷射软管均设有过流通孔,所述喷射软管内腔通过过流通孔与分射流通道连通。
所述过流通孔的总过流面积大于所述主射流通道及分射流通道的总过流面积。
所述分射流通道为多个,各所述分射流通道的中心线相交,所述主射流通道的中心线与所述分射流通道的相交点相交。
所述壳体上设有供喷射软管穿过的贯穿通孔,所述贯穿通孔与喷射软管之间设有用于保证壳体内腔密封的密封座,最外侧所述喷射软管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密封座限位配合的限位部。
所述密封座与喷射软管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密封环及压紧环,所述第一密封圈及密封环套设于最外侧的所述喷射软管上,并通过螺接于密封座上的压紧环调节密封位置;所述密封座与贯穿通孔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
所述壳体包括上接头、下接头及连接外壳,所述连接外壳的两端分别与上接头及下接头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外壳与上接头及下接头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147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