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墨烯铜/钢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14829.2 | 申请日: | 2018-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963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魏坤霞;周浩然;魏伟;杜庆柏;胡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D3/58 | 分类号: | C25D3/58;C25D5/18;C25D7/06;C25D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墨烯 钢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 硫酸铜 电镀 镀液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同轴电缆内导体 制备方法和应用 脉冲电流频率 表面光亮 高频信号 绿色环保 去离子水 同轴电缆 正弦脉冲 传统的 导电率 电参数 电镀液 钢芯线 可循环 内导线 体积比 铜包钢 铜镀层 脉冲 无毒 传输 节约 制作 | ||
本发明电镀液成分包括:硫酸铜220~280g/L,石墨烯0.1~3.0g/L,非离子表面活性剂0.1~6.0g/和去离子水。电镀过程中采用正弦脉冲,其电参数为:电流密度范围为500~3000A/m2,脉冲电流频率为250Hz,脉冲宽度为25s;电镀所用时间为0.5~4.0h;镀液的温度为20~70℃,pH为2.0~5.0。所用的硫酸铜‑石墨烯镀液无毒,可循环使用,节约成本,绿色环保;获得的石墨烯铜镀层表面光亮,与钢芯线的结合强度高;得到的石墨烯铜/钢复合材料中石墨烯铜的体积比为10~25%,且复合材料的导电率明显高于传统的同轴电缆内导体用铜包钢复合材料,适用于制作传输高频信号的同轴电缆内导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钢芯线表面精细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墨烯铜/钢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通信输电设备的飞速发展,通信同轴电缆在传输高频信号方面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同轴电缆在传输高频信号时会产生集肤效应,且集肤效应随信号频率的增加而增加。所谓的集肤效应是指当传输信号频率高达数千赫兹或上万赫兹时,信号将在同轴电缆内导体的外表面和外导体的内表面进行传输;而且信号频率越高,集肤深度越小。为了提高内导体的有效利用率,节约铜材料,同轴电缆内导体常采用铜包钢线。铜包钢复合材料是在钢的表面包覆铜层的双金属材料,它将钢的高强度与铜的优良导电性和耐蚀性结合在一起。此外,铜包钢材料还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线路、轨道交通线路和电力电缆屏蔽线路等领域。
目前,由于铜包钢材料用途和质量要求不同,其生产工艺方法主要有以下4种:电镀法、熔铜浸渍法、双铜带压接法和包覆焊接法。其中,电镀法是将铜均匀地镀到钢的表面。电镀法因其具有工艺简单、用铜量较少、生产成本低等优点,所以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但是,电镀法还存在以下不足:1.铜层中混有杂质,降低了铜层的导电性;2.氰化物电镀液有毒,不利于环境保护;3.铜层与钢芯间的结合质量较差。这些缺点限制了电镀法的应用。
传统的同轴电缆内导体用铜包钢材料导电率最高为40%IACS(IACS表示在20℃时国际退火铜标准导电率)。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同轴电缆内导体用铜包钢的导电率并不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其导电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比合理、绿色环保、节约成本、镀层厚度可控的钢芯线镀石墨烯铜溶液,并将其用于制备石墨烯铜/钢复合材料以提高材料的电导率。
石墨烯因其优越的机械性能(1TPa的杨氏模量和130GPa的抗拉强度)、良好的电性能(电阻率约为10-6Ω·cm)成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相。因此,将石墨烯分散在(氰化物溶液的替代物)硫酸铜溶液中,形成硫酸铜-石墨烯电镀液,既可以消除氰化物溶液的有害性,又可循环使用,不仅节约成本,而且绿色环保。将硫酸铜-石墨烯电镀液用于对钢芯线进行电镀,制得石墨烯铜/钢复合材料,获得的石墨烯铜镀层表面光亮,厚度均匀,且与钢芯线的结合强度高。此外,通过该方法获得的石墨烯铜/钢复合材料的导电率明显提高。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石墨烯铜/钢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配制石墨烯铜/钢复合材料的电镀溶液;
(2)采用步骤(1)的电镀溶液对钢芯线进行电镀,制得石墨烯铜/钢复合材料;电镀过程中所用的脉冲类型为正弦脉冲。
其中,步骤(1)的石墨烯铜/钢复合材料的电镀溶液,电镀液成分按其质量浓度包括:硫酸铜220~280g/L,石墨烯0.1~3.0g/L,非离子表面活性剂0.1~6.0g/L,余量为去离子水,其中,石墨烯粉末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为1:1~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148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