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应于不同游泳能力鱼类的仿自然鱼道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15117.2 | 申请日: | 2018-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777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戎贵文;郑青辉;倪欢;肖柏青;赵海霞;赵一蔚;黄家伟;左言磊;李师伟;肖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8/08 | 分类号: | E02B8/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鱼道 鱼类 游泳能力 过道 内翼 外翼 水利水电工程 底板 水动力条件 生态领域 水流条件 水深变化 偏转板 适宜性 开度 竖缝 建筑物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应于不同游泳能力鱼类的仿自然鱼道,涉及过鱼建筑物和水利水电工程生态领域。本发明的仿自然鱼道包括鱼道外翼墙、鱼道底板和若干个鱼道单元。鱼道外翼墙与鱼道内翼墙之间形成流速较小的鱼类上溯的外过道,同一个鱼道单元的鱼道内翼墙之间形成流速较大的鱼类上溯的内过道,外过道与内过道相结合,构成多种水动力条件,满足不同游泳能力鱼类上溯的需要。鱼道单元内设有根据流量大小和水深变化自动调整开度大小的偏转板,使得过鱼竖缝处易于形成过鱼的适宜流速。本发明公开的适应于不同游泳能力鱼类的仿自然鱼道与传统鱼道相比,能够形成多样化的水流条件,增强鱼类上溯的环境适宜性,提高不同游泳能力鱼类的洄游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过鱼建筑物和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应于不同游泳能力鱼类的仿自然鱼道。
背景技术
在世界各地的河流中,人类为了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和供水等目的在河流上修建了众多的闸、坝和堰等水工建筑物。据统计,目前我国已建大约有9.8万多座水库大坝,闸、堰等其他水利设施更是达到无可计量的程度。这些挡水建筑物直接阻断了河道水流的连通性,破坏了原有河道的地形、地貌,阻碍鱼类上溯,使得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境发生变化,水生生物的数量和物种种类逐年减少,导致河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遭到破坏。鱼道作为恢复河道连通性且帮助鱼类完成上溯洄游的生态型水利工程在全球被广泛应用。
鱼道一般以槽式、竖缝式为主,但淡水鱼类游泳能力一般较弱且游泳能力不同,由于缺乏对鱼道的结构、水流流态和洄游鱼类的习性和行为的深入了解,使得大部分鱼道结构单一,不能同时满足不同游泳能力的鱼类需求,鱼类进入鱼道后难以选择最适用的水流条件完成上溯。槽式、竖缝式为主的鱼道,内部水流的紊动性较大,过鱼口或过鱼竖缝难以根据流量大小和水深变化而自动调整流速大小,不能形成多样化的水流条件,导致过鱼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应于不同游泳能力鱼类的仿自然鱼道,解决现有鱼道结构单一、过鱼口或过鱼竖缝难以根据流量大小而自动调节的难题,以满足不同游泳能力的鱼类洄游上溯的需要,辅助洄游鱼类低体能消耗及时过坝,提高鱼道的过鱼效果,保护天然渔业资源,保障水生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多样性。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适应于不同游泳能力鱼类的仿自然鱼道,包括鱼道外翼墙、鱼道底板和若干个鱼道单元。
所述鱼道外翼墙垂直固定于所述的鱼道底板沿长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的鱼道外翼墙内壁随机布置着若干块人造卵石。
所述鱼道单元位于两堵鱼道外翼墙之间,每个鱼道单元包括两堵鱼道内翼墙、两块偏转板、两个气囊和一块挡板,鱼道内翼墙沿水流方向布置,鱼道内翼墙上设有多个过水孔,偏转板靠近鱼道单元进水口处布置,挡板靠近鱼道单元出水口处布置,两块偏转板对称安装在两堵鱼道内翼墙的内侧,偏转板与鱼道内翼墙之间通过阻尼铰链相连接,偏转板内部设有气囊和伸缩板,气囊与偏转板和伸缩板相连接,伸缩板能够在气囊膨胀时伸出偏转板外部、气囊收缩时缩回偏转板内部,挡板垂直水流方向布置在两堵鱼道内翼墙之间,挡板和鱼道内翼墙均垂直固定于鱼道底板。
在本发明中,所述鱼道底板内部设有主通道和支通道,主通道沿水流方向布置于鱼道底板内,支通道垂直连通于主通道并位于偏转板的正下方,主通道和支通道内布设有充气管,支通道内的充气管末端与气囊相连通,主通道内的充气管与气泵相连。
在本发明中,所述鱼道内翼墙形状为侧立、拉伸的马鞍面,同一个鱼道单元的鱼道内翼墙之间形成鱼类上溯的内过道,鱼道内翼墙与鱼道外翼墙之间形成鱼类上溯的外过道。相邻鱼道单元的鱼道内翼墙之间形成导流口。
在本发明中,所述过水孔设在鱼道内翼墙,过水孔由鱼道内翼墙的内侧向外侧的下游倾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151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